•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信息披露
  • 12:公司·价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艺术超市:买家群体仍需培养
  •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之一:全球艺术交易平台
  • 年轻艺术家吸引藏家关注
  •  
    2011年6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T5版:艺术资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T5版:艺术资产·投资
    艺术超市:买家群体仍需培养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之一:全球艺术交易平台
    年轻艺术家吸引藏家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艺术超市:买家群体仍需培养
    2011-06-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莉萍

      ⊙记者 王莉萍

      

      从2009年开始,艺术品超市模式先后在深圳、上海、成都、北京和杭州等地浮出水面,探索中低端艺术市场。作为一种新型模式,艺术超市能否改变大众艺术消费形态?它能否形成良性产业链且可持续发展?它能否取代画廊、拍卖行,成为艺术品展售的又一个平台?

      

      市场定位有待时间检验

      深圳365艺术生活超市从2010年12月起开始转型,其创办人黄泷称这次转型为升级。“目前,我们的艺术产品包括了艺术电子产品、日化产品、装饰产品、礼品、文具、旅游产品等不同类型,甚至我们还在设计艺术汽车,在这些普通的消费品中,融入了艺术的元素。”黄泷说。

      黄泷认为艺术超市必须找到新的定位,但他否认已放弃了原创艺术。“我们将艺术超市的范畴扩大了。除了开发衍生品,还将原创艺术的概念扩大到文学、艺术、舞蹈和音乐。今年11月,我们的艺术超市旗舰店将开业,它涵盖了原创艺术及其衍生品;此外我们的概念店也在筹备中,它强调创意,将树立365艺术超市自己的品牌。”黄泷为这种理念和模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艺立方。

      对于365艺术超市的转型,上海证大艺术超超市总经理朱敬一认为艺术超市的定位依然还在摸索当中。“首先大众肯定是有需求的,如果某一特定区域其原创艺术品的需求量不足以维持艺术超市生存,那说明这个城市对艺术品消费的接受程度还不够。衍生品只能是原创的附属产品。”评论家、国际策展人平杰认为,“应该坚守原创精神,可以附加一些名家衍生品,否则就变成礼品店,礼品店何其多也。”

      平杰认为艺术超市、艺术商店在市场上的定位还不够清晰,艺术超市绝对不可能取代画廊、拍卖行,角色不同,层次不同。艺术超市、艺术商店更多是面向宾馆、商厦的公共空间以及白领和工薪阶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藏家。当然艺术超市也会诞生明日之星,引起藏家注意。问题是艺术超市不能像一般的超市和商店那样运作。另外,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艺术超市并非他们购买艺术品的最佳途径,“画廊购买是不错的选择,艺术超市只有价格比较有竞争力。”

      

      买家群体仍需培养和引导

      如何定价是证大艺术超超市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有专业的定价委员会,由馆长和学术指导等共同分析研究出具报告。他们会根据市场及作品本身的特点来判断,同时还要不断结合从市场反馈的数据,此外画家作品受欢迎程度、经历、知名度也要参考。概括起来就是市场加学术。”

      证大艺术超超市也在摸索构建平价艺术品市场的规则和秩序。“开始,艺术家不能接受我们对他们的指导,特别是价格上的探讨,但这是他们走向市场必须面对的问题。消费者则缺乏基本的消费意识,因为他们之前接触的多是传统作品,对于新兴艺术,特别是比较活泼新鲜的当代艺术及其价格存在心理落差,消费者认为花几千元买一幅画回去挂在墙上还不如买一组沙发,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画作除了可以装饰家具还可以保值增值。转变他们的观念需要时间,让他们付诸消费行动更需要时间。现阶段虽然艺术品市场已经开启,但其活跃度、民众参与度还远远不够,市场和学术还没有有效结合。”朱敬一说。

      上海证大艺术超超市开业第一年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人民币,去年整体达到3000多万元。朱敬一表示,“在消费者中,用于装饰装修的家庭购买者占很大份额。不过收藏艺术品已在普通消费者中形成初步认识,这些人开始尝试购买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