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的超高速发展是“十一五”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一大亮点。随着陆上风电资源的日益紧俏和长距离输电的困扰,海上风电开发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风电“下海”的过程中,一些在内陆“风驰电掣”的领军企业,却表示有“晕船”的感觉。海上风电究竟前景几何?大规模开发又遇到哪些障碍?
2010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73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其中新增装机容量1893万千瓦,保持了全球第一的排名。
虽然陆上风电超高速发展,但我国的海上风电才刚刚起步。2010年随着上海东海大桥近海风电和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等一批示范项目投产,我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4.25万千瓦,占风电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不到1%。
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看来,我国的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这包括国家的重视:在2010年出台《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近期还将公布更具指导性的实施细则。
此外,我国的海上风电资源也比较丰富: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详查初步成果,在我国5到25米水深的海域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5到50米水深、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
并且,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靠近传统电力负荷中心,便于电网消纳,免去了长距离输电的烦恼。在当前三北(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遭遇“窝电”尴尬的时候,这点特别具有诱惑力。
海上风电经济性的增强也是一大刺激因素。2010年我国首批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中标电价在每度0.6235元到0.7370元之间,较东海大桥项目0.978元每度的上网电价明显降低,已接近陆上风电的报价水平。
虽然前景一片大好,但现实却要艰难得多。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商——国电集团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说,在进军海上风电的过程中,企业感觉有些“晕船”。
导致“晕船”的颠簸,首先来自于海上风机的质量。近年来,我国的风电机组制造业实现了“跃进式发展”,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一批企业相继上市并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但过快推进带来的隐患也开始频繁显现,一些陆上风机多次出现脱网、倒塌等事故,给行业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一位开发商表示,自己在做海上风电的前期工作时,突然接到地方上要变更海洋功能的通知,前期投入面临“打水漂”的困境。他呼吁各地政府要做好工作,在海洋功能规划中为风电留一席之地。
(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