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价值报告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路演回放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中乌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 保障房融资破局 三季度大规模建设可期
  • 腾冲县发生5.2级地震  
  • 存准金缴款日资金市场罕见紧张
  • 海外机构频频加仓中资重工业股
  • 采访愉快吗?
  • 温家宝: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全覆盖
  •  
    2011年6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中乌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保障房融资破局 三季度大规模建设可期
    腾冲县发生5.2级地震  
    存准金缴款日资金市场罕见紧张
    海外机构频频加仓中资重工业股
    采访愉快吗?
    温家宝: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全覆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采访愉快吗?
    2011-06-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翀

      刚参加工作时,父母经常问的问题就是:采访愉快吗?

      的确,对于一个新记者而言,愉快的采访可以增强对自己和对职业的信心。很多情况下,尽管没有预设采访结果,但采访的大方向是奔着愉快去的。主观上,是因为脑中有个想法:采访对象怎么说就怎么写,才叫客观报道,叫忠实记录;客观上,是因为采访所涉的事实较多,观点较少,可以不用太多思考。

      最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步入“深水区”,涉及观点的采访越来越多。现实很明确,好改的、市场本领域内的改革,很多已经改得有模样,剩下的改革大都是不好改的,或牵涉到市场周边领域的改革;好改的,基本上属于认识高度一致的改革,不好改的则相反。所以,对于不好改的进行采访,往往要涉及很多观点。

      前不久,笔者和同事针对新股发行改革——不好改的——对投资者进行了深度调研。作为调研人,我丝毫不否认,头脑中有相对赞成的某种观点,但也想通过调研过程,看看投资者究竟是怎样想的。

      在这次采访中接触的投资者,果然一上来就摆出与我脑中完全相反的观点,如果要让采访“愉快”地结束,只要照单全收即可;但我决定让采访不那么“愉快”地进行下去,所以对他们最初的观点,全部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了反驳。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反驳引起了思考,投资者不同程度地对最初的观点进行了修正,再提出新的观点,对新观点中自认缺少理论和事实支撑的,我就再次反驳……采访如此进行下去,气氛却并没有不愉快,直到最后,彼此都感觉聊透了问题,采访结束。当我向一位投资者致谢,并就自己的不断反驳致歉时,他竟然说:“不客气,没关系,也跟你学到了很多。”

      这次采访让我想到:今后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记者的我们是否将面对更多错综复杂的观点?是愉快地简单接受,还是不那么愉快地交换意见甚至交锋观点?经讨论得出的民意,是否比网络上只言片语的评论和ABCD的选项调查,更接近民众真实的意思表示?而这种意思表示,是否才能真正对决策起到参考、启发的作用?是否这样的过程才是媒体存在的真正价值之一?

      对愉快和顺利的追求,有时反而会阻滞有效交流。在变革剧烈、观点多元的当下,记者不应再是简单的记录者,媒体则更要促进和深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