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产业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路演回放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专 版
  • B3:专 版
  • B4:股市行情
  • B5:市场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住建部拟推
    保障房建设采购平台
  • 六部委联合“通缉”双酚A奶瓶
  • 丁二烯价格半年内上涨超六成
  • 奢侈品关税下调
    将冲击免税市场
  • 德勤看好全球化工行业前景
  • 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开闸
  • 中航工业亮相巴黎航展
  • 铜加工业整体承压
    政策紧缩下逆势扩产
  • 农业部宣布全国夏粮增产已成定局
  •  
    2011年6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产经新闻
    住建部拟推
    保障房建设采购平台
    六部委联合“通缉”双酚A奶瓶
    丁二烯价格半年内上涨超六成
    奢侈品关税下调
    将冲击免税市场
    德勤看好全球化工行业前景
    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开闸
    中航工业亮相巴黎航展
    铜加工业整体承压
    政策紧缩下逆势扩产
    农业部宣布全国夏粮增产已成定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铜加工业整体承压
    政策紧缩下逆势扩产
    2011-06-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宇琛 ○编辑 阮奇

      本报“三荒两高”的系列报道,从宏观面反映了当前持续紧缩的政策环境下,企业生存正面临的困难。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延续这一报道思路,把触角从宏观层面延伸到产业,通过各个产业层面的调研、采访,力求为读者展现当下各产业的状况。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阮奇

      有色金属行业的景气度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记者调查了解到,持续紧缩的宏观政策已经让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行业持续受压。大部分以铜加工为主业的企业表示资金压力大,下游采购谨慎,后市发展不明朗。

      不过,在感叹大环境不好的同时,行业却依然在进行较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似乎无惧对宏观形势发展的忧虑。

      

      行业整体状态持续“纠结”

      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主导目前有色金属市场最主要的因素,而这一因素还将持续下去。在昨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铜业展览会”上,多家企业表示,虽然行业的整体运行仍属正常,但由紧缩政策带来的资金链紧张,以及随之而来的订单下滑和整体去库存化,正在让行业持续呈现“纠结”状态。

      “资金压力和铜价高企让我们在采购电解铜原料的时候更加谨慎,实行以销定产,按需采购的策略,以维持低库存。我们的下游同样也是这样。”河南新乡一家精密铜板带生产企业市场部经理告诉记者,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整体“去库存化”的过程。由于对宏观经济走势趋于谨慎,加之铜价始终在高位震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在实行低库存策略,不再进行更多备货。“目前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对后期铜价不是很看好,备货过多将存在风险。”他表示。

      由于铜加工企业的谨慎,其上游的铜冶炼企业也随之受到影响。铜陵有色一位高层日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即表示,紧缩政策让大部分企业财务成本上升、周转不灵,致使下游的铜加工企业无法在价格相对低位时多采购原料。而山东阳谷祥光铜业相关人士则表示,目前企业正在通过技术革新、削减开支等方式降低成本,保住利润。

      事实上,其他金属品种的生产企业也在面临相似问题。云南锡业内部人士日前就曾向记者反映,过去锡的供货合同为一年一签,但现在下游企业开始拒签长单,改为细碎、分解地按需采购。订单情况正呈现明显的小批量、多批次特点。

      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行业整体弱势运行,但依然有部分具备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基本不受影响。金龙精密铜管集团占国内空调用铜管60%的市场。该公司外贸部副总经理卢俊对记者表示,今年1-5月,在空调管出口市场有所恢复的同时,国内空调生产形势亦告良好。虽然在部分优惠措施结束后,空调的整体产销量料将低于去年,但由于铜价上升,公司盈利情况仍将略好于去年。

      “空调企业目前不缺钱。我们大多数产品为直供,且由于集中度高,因此对下游有较大话语权。其他中小型规模的铜板带公司的确压力较大。”卢俊表示。

      产能逆势扩张

      虽然宏观经济形势令人担忧,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铜加工行业依然在不遗余力进行产能扩张。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主要的轴承生产企业之一,为众多金属加工企业提供机械轴承。该公司销售经理宋吉祥昨日对记者表示,公司的轧机轴承销量一直很好,其中“新疆地区的订单尤为出色”。其原因就在于以铜、铝材加工为代表的下游企业正在进行持续的产能扩张。

      国内的铜加工产业一直陷于“产能扩张过快”而将形成产能过剩风险的质疑中。其中,高精铜板带、精密铜管的产能被认为投资过于集中。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世光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10年我国铜加工产能为1200万吨,产量1090万吨。而目前高精铜板带尚有100万吨产能等待投产,总体达到150亿元投资规模。“十二五”期间,铜加工产能扩张速度与之前相比将适度放缓,预计每年增长80万吨,到“十二五”末达到1600万吨。

      虽然马世光认为,根据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我国的铜加工行业尚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他同样表达了对未来需求的担忧。“需求的增长不会是爆炸性的,跟不上产能扩张的速度。目前汽车工业的利润已经很微薄了,企业对未来市场也有些担忧。”他表示。

      宏观形势不明朗,但产能还在扩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说明目前企业的利润仍在外,应该还有投资惯性的因素。部分企业希望能在行业景气较低迷时进行扩张,争取市场份额。但这一策略的不确定性在于,企业未必能够坚持到新的景气周期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