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获得资格算起,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已经有7个年头了。但笔者发现,与证券界相比,保险投资团队称得上稳定,还不时有券商、基金业的优秀人才加盟。
难道是薪酬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不像。险资行业人均薪酬水平只处于金融投资机构的中游。
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番调研。但始料不及的是,上至管理者下至研究员,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喜欢这种投资文化。
保险业的这种投资文化内涵是什么?
险资投资有一个基本核心,即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围绕这个核心形成的处事风格,也就是保险业的投资文化。具体讲是,目标明确,稳扎稳打,决不急功近利。表现在市场上,便是资产安全第一。
这也是保险业的投资理念。
如险资动辄购买蓝筹银行大盘股,常被人笑话。但对险资而言,自有其道理。因为险资年度整体投资收益率只要超过4%,基本上可以应对负债的需求。因此,一旦投资品符合要求,当然纳入其股票池中。而且,市场不稳时,银行股下跌空间有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锁定投资风险;一旦市场走暖,有足够的筹码更换其他更有上涨潜力的股票。
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投资思路。一般的投资者总是把自己想像成超越市场者,但最终的结局总是亏多赚少,后悔当初贪婪过分。
顺势而为不等于没有追求。在我认识的险资朋友中,有很多是投资眼光非常锐利的。其中有一位学数学出身的朋友,他的理念很明确:市场总是对的,我们要尊重市场,顺应市场。他每天早上必做的功课,就是把国内外相关信息一网打尽,然后形成理性的判断。
险资投资文化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
目前,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的研究部门常常写研究报告卖钱。而险资的研究团队基本上服务于本公司的投资部门,市场上很难看到险资的研究报告。
这种差异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当小团体利益和整体利益一致时,是正相关结果;当两者利益不一致时,整体效益必将被削弱。显然,不卖钱的不会附加作秀、社会影响之类的因素,会更客观,更科学。或许研究报告卖了几百万,但失去的很难用钱买回来。
当然,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 险资的投资文化也许只适合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