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特别报道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银监会四大措施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
  • B股大跌岂能归咎于国际板?——推进国际板建设述评之八
  • 国资委将出台具体措施推动科技创新
  • 6月汇丰PMI初值滑落至11个月低位
  • 两公司IPO申请下周一上会
  • 成本控制成效卓著 中信银行成本收入比同业领先
  • 中俄签订新双边本币结算协定
  • 上交所拟探索对蓝筹群体分类管理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获政策支持
  •  
    2011年6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银监会四大措施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
    B股大跌岂能归咎于国际板?——推进国际板建设述评之八
    国资委将出台具体措施推动科技创新
    6月汇丰PMI初值滑落至11个月低位
    两公司IPO申请下周一上会
    成本控制成效卓著 中信银行成本收入比同业领先
    中俄签订新双边本币结算协定
    上交所拟探索对蓝筹群体分类管理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获政策支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B股大跌岂能归咎于国际板?——推进国际板建设述评之八
    2011-06-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叶苗

      鹏华基金邀您关注

      ⊙记者 叶苗

      

      近两个月来,B股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相对于4月15日的329点年内高点,B股指数最多下跌近26%。由于“陆家嘴论坛”举办前后对推出国际板的呼声较强,4月27日和6月9日曾出现过两次断崖式暴跌,市场据此将本轮B股下跌的原因直接与推出国际板扯上了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有部分观点认为国际板是导致本轮B股大跌的主要原因呢?不难发现,市场一直期待在国际板推出之际,可以妥善解决已经长期失去融资功能的B股市场这一历史遗留问题,A股与B股合并是市场期待的一个解决方案。鉴于目前有近七成B股折价率高于50%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B股自2008年10月28日创出低点以来出现一轮“大牛市”。所以,当国际板准备推出但解决B股问题却依然“遥遥无期”时,促发了市场对B股市场未来发展的较大担忧,这是市场误认为国际板导致本轮B股大跌的主要原因。

      可见,将解决B股问题的“最终出路”与国际板推出联系在一起,并将国际板因素视为影响B股涨跌的首要因素,在笔者看来有些“牵强附会”。从根本上讲,B股市场与国际板从表面上看都与“对外开放”有关,但实质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

      这是因为,这两个市场的交易规则截然有别。例如,国际板上市的公司将是海外500强大企业,B股都是内地上市公司;国际板将以人民币进行交易,B股则以美元或港币进行交易。交易货币的不同,使得国际板与B股市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鸿沟;B股和国际板推出所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肩负着历史使命也不同。所以,B股市场与国际板是两回事,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

      当然,借助国际板来“捕风捉影”,并将推出国际板视为导致B股下跌的主要原因,这一市场现象本身也值得思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要求解决B股问题的强烈呼声及其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迫切性。我们是否有必要对解决B股问题或涉及B股市场的未来发展做一个长期战略规划?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现在,问题变得更加清晰了,将B股大跌的首要原因指向国际板有些“强人所难”,因为这是市场人为地将推出国际板与解决B股问题的“最终出路”相互挂钩起来,并将B股大跌误读为是由推出国际板所引发的。其实,国际板与B股大跌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况且,导致本轮B股大跌基本上与B股市场本身密切相关。

      有分析认为,B股下跌是B股市场自身调整的结果。截至今年4月15日,B股市场创出自2008年底以来的新高329点,离2007年的大牛市顶部394点仅一步之遥。从2008年11月至今年3月,B股指数累计涨幅达到199.11%,同期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涨幅只有56.49%和88.67%。自86点反弹以来,B股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大幅调整。

      当然,B股市场出现调整,也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基本面变化有关,进而导致股市的调整。B股难以“独善其身”,跟随A股而出现调整。另外,由于B股的市场容量较小,容易大幅波动,所以对目前B股出现大幅调整也不必大惊小怪。况且,B股也只是从高点回落了逾20%,“涨多了跌”、“跌多了涨”,这本就是股市的天然规律。

      此外,本轮B股的下跌,也可能与近期海外长线资金的撤离有关。有市场人士认为,B股在4月份出现第一波下跌,背后有日资离场套现的身影。6月中旬以来,美国大肆“做空”中国概念股,也可以视为引发B股连续暴跌的一种连锁反应。相比之下,以港元计价、港台资金参与较多的深市B股,本轮跌得少,却反弹得较快,从一个侧面也可以佐证本轮沪市B股下跌可能受到部分外资长线资金撤离的较大影响。

      上述分析可见,导致本轮B股下跌的主因乃是受到市场各项因素调整的深刻影响。鉴于B股市场与国际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我们不能因为恰好碰上国际板的即将推出,就把导致A股或B股下跌的原因简单地归罪于国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