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营销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专版
  • 通胀压力引发热议 专家提醒防范紧缩过头风险
  • 戴相龙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框架
  • PE监管成基金法修订关注焦点
  • 北京逐步形成
    “1+3+N”股权投资体系
  • 证监会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上接1版)
  • 朱宏任:应推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专家范阿克: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国经济摆脱增长瓶颈
  •  
    2011年6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通胀压力引发热议 专家提醒防范紧缩过头风险
    戴相龙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框架
    PE监管成基金法修订关注焦点
    北京逐步形成
    “1+3+N”股权投资体系
    证监会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上接1版)
    朱宏任:应推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专家范阿克: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国经济摆脱增长瓶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北京逐步形成
    “1+3+N”股权投资体系
    2011-06-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叶勇 赵晓琳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叶勇 赵晓琳 ○编辑 衡道庆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黎晓宏在26日举办的2011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论坛上表示,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发挥国有资金的杠杆作用,北京市已逐步形成了“1+3+N”股权投资发展体系。

      所谓“1+3+N”指的是北京市设立一只总规模达100亿元的人民币政府引导基金,在基金下设立三只产业投资基金,分别涉及科技、绿色和文化创意等领域,此三只产业投资基金再与优秀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合作,设立多只股权投资基金。

      据黎晓宏介绍,代表“1”的政府引导基金已经签约,将在7月份正式挂牌;“3”中已有两支产业投资基金挂牌。目前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发展基金运作平稳,与凯雷、高盛、摩根大通等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开展了深度合作,为业界提供了高质量的资金支持。此外,北京市还设立了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海淀、石景山等区县设立了区县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据悉,目前在北京聚集的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已超过500家,管理资产总规模折合人民币超过1万亿元,国务院批准的产业基金过半数落户北京,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股权投资机构的中国区总部亦大多集聚在京。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在论坛上介绍:“社保基金目前有9家PE(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对11家基金承诺出资170亿元,实际出资额100亿元,所投企业100家。目前1家已进入签约程序,2家正在进行尽职调查,2家纳入前期投决会,同时和多家基金进行着密切沟通和交流。”

      他认为:“当货币政策收紧时,企业在获得流动性支持时便会困困重重,就会找PE,希望PE将股权尽可能接下来,以助其渡过寒冬。因此,股权投资此时面临的不是10倍市盈率问题,而是10倍以下市盈率仍可以有更好的投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