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营销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专版
  • 开采潘多拉星
  • 今天,你奢侈品投资了没
  • 寻找最适合个人投资者的牛基
  • 借刀杀人
  •  
    2011年6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开采潘多拉星
    今天,你奢侈品投资了没
    寻找最适合个人投资者的牛基
    借刀杀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借刀杀人
    2011-06-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巴菲特投资36计”之二十六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按语曰: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

      借刀杀人,其实是借友之手杀敌,第一不自出力,第二形成抗敌同盟增加实力。所以借刀杀人的最高境界不是借刀,而是借人。

      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规模非常庞大,资产总额超过人民币2万亿,下属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5万人,股东人数超过56.5万人,但总部员工却只有20人,管理人员却只有他和芒格两个人。

      巴菲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他运用的是借刀杀人的最高境界借人治人,而且他借的不是一般人,而是明星经理人。

      巴菲特在1990年报致股东的信中说:“我们确实知道,我们旗下拥有一些特别优秀的企业,其内在价值大大高于记录在公司账面上的账面价值。我们的被投资公司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么多额外的价值,完全要归功于经营它们的这批优秀经理人,我和芒格可以很自在地夸耀这只团队,因为他们能够拥有如此卓越的管理才能与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些经理人进入伯克希尔公司时就已经是超级明星。而我们的工作只不过是发掘出这些才华横溢的经理人,然后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做好了这些,这些卓越的经理人管理的企业就会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现金交给公司总部,我们需要完成只剩下另一项任务:明智地运用这些资金创造更高的投资收益率。”

      正是借助这些超级明星经理人的能力,巴菲特才能一个人就管理拥有下属公司上百家员工总数25万侈人资产2万多亿人民币的巨型公司。我将巴菲特投资成功的这个秘诀总结为借人治人:投资就是投人,选股就是选人。巴菲特投资成功最关键的原因只有两点,一是选择优秀的公司,二是选择优秀的经理人。优秀公司是好马,优秀经理人是好骑手,人马合一,纵横天下,无人能敌。

      那么巴菲特是如何选择经理人的呢?

      第一,要选能人。

      巴菲特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大师,是所有投资者心目中的偶像。那么巴菲特自己的偶像是谁呢?巴菲特在2002年报致股东的信中说:

      “在管理上我的偶像是一个叫做埃迪·贝内特(Eddie Bennett)的球童,1919年,年仅19岁的埃迪在芝加哥白袜队开始做球童,结果那一年白袜队就打进世界大赛。第二年埃迪跳槽到布鲁克林道奇队,结果道奇队就赢得了1920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冠军。可是我们这位传奇球童嗅出苗头不对,于是再次改换门庭,1921年来到纽约扬基队。结果扬基队在1921年赢得队史上的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冠军。埃迪仿佛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从此安安心心呆在扬基队。此后7年间扬基队5次赢得美国棒球联赛冠军。”

      “可能有人会问,这跟管理有什么关系? 要想成为赢家很简单,就是与赢家在一起。例如,1927扬基队赢得世界大赛8分之1决赛,当时传奇巨星Ruth和Gehrig也在队中,埃迪就得到700美元的奖金。埃迪只干了4天就拿到这700美元(因为当年度扬基队四连胜横扫对手),这笔钱大约相当于其他球童为普通的球员工作整整一年才能赚到的收入。埃迪非常明白:如何拎球棒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给谁拎球棒,一定要和球场上的赢家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从埃迪身上学到了这个成功秘诀。在伯克希尔公司,我经常把球棒递给美国商界最重量级的击球手。”

      巴菲特从埃迪身上学到的秘诀总结为:成功秘诀很简单,要想成为赢家,就要与赢家在一起。

      巴菲特非常认同奥美广告公司的天才创始人大卫·奥格威说的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矮的人,那么我们就会变成一家侏儒公司。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高的人,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家巨人公司。”

      正如优秀的球员几乎可以使任何球队经理成绩斐然。选到优秀的管理者,他们自然就能创造好的业绩,巴菲特说:“我们持续受惠于所持股的这些公司的超凡出众的经理人,他们品德高尚、能力出众、始终为股东着想,我们投资这些公司所取得的非凡的投资回报,恰恰反映了这些经理人非凡的个人品质。”

      第二,要选好人。

      巴菲特总结自己选人的成功经验是,与伟人合作才能创造伟业:“我们投资我们下属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的回报,关键在于这些公司有一批非凡的经理人,他们具备非凡的品德跟非凡的能力,为我们创造了非凡的投资回报。”

      选人选错了,投资也就做错了。在选人上,巴菲特有成功,也有许多失败。在犯下很多错误后,巴菲特总结出失败的教训是,与坏人合作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一个企业的经理人品质恶劣,根本不具备值得自己敬佩的优良品质,无论他们的企业发展前景多么诱人,长期投资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三,要相信人。

      巴菲特把自己选人的工作比喻为组建一只超级明星队,他要选的人本来就是超级明星,他要做的就是让创造的良好环境这些超级明星尽情发挥才能:

      “伯克希尔下属公司负责经营的经理人都是业内的经营管理大师,而且就像经营自己的私人公司一样经营公司。至于我的工作,非常简单,一是不要妨碍他们,二是做好他们管理的公司产生的多余资本的配置。”

      “如果我的工作是管理一支高尔夫球队,而且曾赢得6次美国名人赛冠军的杰克·尼克劳斯愿意为我打球,或者第一位4次获得美国名人赛冠军的美国职业高尔夫球手阿诺德·帕尔默也愿意为我打球,那么我根本不会指导他们如何挥杆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