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地产投资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各国纷纷亮底牌 拉加德入主IMF倒计时
  • 白宫官员频吹暖风 奥巴马有信心达成举债上限
  • 希腊全国大罢工抗议新紧缩案 欧元“以静制动”
  • 外国个人投资者获准直接投资印度共同基金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A股配股提示性公告
  • 美国需要
    “智能政府”来管事
  • 美国力推节能汽车标准以刺激经济
  •  
    2011年6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各国纷纷亮底牌 拉加德入主IMF倒计时
    白宫官员频吹暖风 奥巴马有信心达成举债上限
    希腊全国大罢工抗议新紧缩案 欧元“以静制动”
    外国个人投资者获准直接投资印度共同基金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A股配股提示性公告
    美国需要
    “智能政府”来管事
    美国力推节能汽车标准以刺激经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需要
    “智能政府”来管事
    2011-06-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目前美国国会两党正深陷政治僵局,一方面被庞大债务缠身,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因此在8月2日举债上限谈判日前,国会两党将深刻体会“绞肉机”的滋味。

      一场旷世危机通常会迎来一名“救世主”,曾经手握货币权杖的美联储被寄予厚望。然而,美国经济步入复苏轨道已有两年之久,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依然将经济增长描绘成“缓慢得令人沮丧”、“复苏势头过于疲软”、“短期内失业率难以明显下降”等字眼。无论哪种描述,都会令市场泛起质疑:美联储是否已经“黔驴技穷”?

      为降低借贷利率以及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已花费巨资进行债券购买计划,但效果平平。最近一轮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虽然看似阻挡住了通货紧缩的步伐,但其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充其量只能算是温和。美联储预计,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今年美国GDP的实际增长率在2.7%至2.9%之间,显著低于1月份时预期的3.4%至3.9%。

      更让人头痛的是,面对欧债危机等“外来病毒”的侵袭,美国政府尚未传递出他们拥有“B计划”的信号;外加失业率高企及房地产市场疲弱等经济“病症”,美国政府除了要应对经济的周期性衰退,还必须防止其演变成结构性问题。

      按照过去的做法,美联储可以再度“坐上直升机撒钱”,即动用增加政府支出这一紧急“救生”工具。高盛的一项预估显示,随着联邦政府刺激经济措施的逐步退场,财政支出减少将令今年下半年折合成年率的经济增速降低0.5个百分点,明年下降幅度还会更大。

      美国不是没有前车之鉴,欧元区的例子是最好的教材。当欧元区各国政府在财政问题出现纰漏时,市场就会以推高国债收益率作为反击,国家债务负担因此更为沉重。但是美国政府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警惕,国会两党如今依然对举债上限争论不休,无论哪一方都不肯轻易让步。

      究其背后的原因,恐怕和“政治豪赌”脱不了干系。如果国会和政府不能在8月2日前就提高举债上限达成一致,美国的财政支出便会急转直下,经济大幅下滑,AAA级别也将面临不保的风险,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过后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很快会归零。

      职业政客的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现在这些人不顾经济、不顾赤字,在举债上限一事上大做文章或许能为将来的仕途铺路,可现在的美国经济可谓浑身是病,经不起折腾。正如伯南克所言,美国的现状负担不起这种“政治豪赌”。

      借用陶氏化学首席执行官利伟诚的话,“美国人一直误以为只有‘大政府’和‘小政府’这两种模式,而事实上美国迫切需要一个‘智能政府’来管事。”他所谓的“智能政府”,是指将经济目标置于政治目标之上的政府。利伟诚说:“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像企业间的竞争,在美国,我们尚未跟上这种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