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正懿 ○编辑 祝建华
市场低迷给多家公司再融资计划“添堵”。据记者统计,由于市场原因,本月以来至少有9家公司通过变更定价基准日,下调了定向增发底价。需要提醒的是,不少投资者将定增底价作为选股的重要指标,而多家公司相继调价意味着该风向标或“失灵”。
黑牡丹今日披露,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延长非公开发行股票决议有效期并调整发行方案的议案。公司原定增方案于2010年6月11日获临时股东大会通过,拟以不低于11.96元/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不超过3亿股,募集资金38亿元投入两个项目。由于原决议有效期已逾期,公司董事会同意延长1年,并将募资总额削减为30亿元;同时,以本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定价基准日,重新敲定增发底价为8.42元/股。剔除利润分配因素,黑牡丹本次定增底价下调幅度达28.7%。
回顾历史,由于市场持续调整,导致部分上市公司增发底价与市价“倒挂”,促使上市公司修正定增方案的现象并不鲜见,而这往往是大盘处于底部区域的信号。
记者统计发现,此轮定向增发调价潮(剔除利润分配实施因素)始于本月。6月4日,海王生物、二重重装、中国重工分别公告对原定增方案作出修正。其中,海王生物将募资总额从不超过14.44亿元降至10.68亿元,发行底价由10.37元/股下调到9.69元/股;中国重工将发行底价重新确定为11.96元/股,低于此前的12.44元/股,发行数量和募资总额也略微下调;二重重装则坦言,受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等外部环境影响,公司股价下降幅度较大,因此重新确定底价,折价幅度约25%。
据统计,除了上述公司,本月以来下调定增底价的还有华意压缩、金螳螂等5家公司,新方案的共同变化是将定价基准日后移,从而导致定增底价下沉。其中,芭田股份在短短3个月内两度调整定增方案。今年3月1日,公司拟以15.63元/股的底价定向增发不超过48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7.4亿元投入4个项目;4月22日,公司将募资上限由7.4亿元下调至6.75亿元,底价则因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变为11.98元;6月23日,公司将定价基准日挪后,使底价下调至9.33元/股,降幅达22%。
但即便如此,个别公司的最新股价仍低于定增底价。如海王生物昨日报收9.59元,其定增底价为9.69元。另有ST欣龙等部分公司虽未变更定向增发底价,但纷纷对募资额度实施“瘦身”,或是应对二级市场资金日渐紧张的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投资者往往将定增方案披露的底价,作为选股投资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在弱市背景下,一旦公司下调定增底价,其风向标意义便荡然无存。另外,近期完成定向增发的大唐发电等公司,纷纷遭遇“破发”的尴尬,也在提醒投资者,以定向增发作为投资决策指标时应更加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