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趋势难改
2011年上半年,原料药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都遭遇到尴尬局面。
近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发布监测和统计,今年一季度,原料药出口同比增长39.53%,出口额同比增长31.31%,出口均价同比下降5.89%。其中,VC出口均价同比下跌超过30%。
而今年4月份,原料药的出口延续了一季度量升价跌的趋势。尽管大部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均价没有明显回升,大宗原料药情况堪忧,25种主要大宗原料药出口均价同比跌幅超过两成。其中,VC的情况不容乐观。目前VC的生产厂家除帝斯曼外均在我国,已经出现严重供大于求。
而在上周举行的第11届原料药展上,企业和政府人士一致反映,中国原料药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并且短期难改。
在医保商会副秘书长谈圣采看来,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从2010年开始,国内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和运输等各类成本普遍上升,进一步加大了原料药生产的成本压力,但原料药出口价格却没有同步上升。这一方面有金融危机造成主要市场购买力下降、价格竞争激烈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中国大宗原料药产能过剩,为寻出路不得不低价出口国际市场,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谈圣采表示,我们出口的原料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很多时候都在成本线附近波动,究其原因,产能过剩无疑是罪魁祸首。比如青霉素,全球市场年总需求量只有5、6万吨,而我国年产能已超过10万吨;7-ACA全球年需求量为4000吨,我国年产能达7000吨;VC全球年消费量在11万吨左右,我国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等5家企业的产能就达12万吨,其他企业在建和拟建产能也达10万吨。可以说,我国许多大宗原料药和中间体品种的产能都严重过剩,而且这种状况还有从老品种向新仿制原料药蔓延的趋势。
他同时表示,企业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不能只盯眼前利益,要全面把握市场供求的现状和趋势,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选择好重点发展产品,采用差别化的发展战略,争取在技术、品牌、质量等层面拉开和同类企业的距离,避免同质化数量规模的竞争。
值得重视的是,医保商会对今年全年的原料药产业的预测也不容乐观。中国药品出口以原料药为主、以低端产品为主的结构难以改变,大宗品种周期性价格低迷的状况没有改观。企业的经营风险依然较大。原料药产业的结构性缺陷严重,这种状况短期还将持续。“在成本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出口价格不能同步上涨,将对我国原料药贸易的后劲产生不利影响,令人忧虑。”谈圣采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