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特别报道
  • 16: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公司巡礼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 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的判断不成立
  • 坐高铁去
  •  
    2011年6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的判断不成立
    坐高铁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坐高铁去
    2011-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坐高铁去。

      尽管外媒对中国高铁还有点将信将疑,但是6月30日开通的京沪高铁,无疑将给人以全新感受。

      据介绍,综合考虑节能、环保、经济、时间等效益,京沪高铁将以每小时300公里左右的速度,穿行在中国的政治中心与金融中心之间。千里京沪一日还。带来的不只是方便,还有耐人寻味的综合效益。

      以笔者所见,京沪高铁的开通,其意义甚至要超过去年的一项纪录。那就是中国经济已经坐上了世界第二的交椅,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足够影响全局的位置。而今天的这件事,同样也会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因为,熟悉铁路史的人都知道,中国铁路这一百五十年来的历史是非常离奇的。围绕着中国铁路的建设,曾经出现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铁路建设起起伏伏,既见证了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家逐步走向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国家运势的象征。

      这里,可讲的故事太多了。别的掌故不提,但讲一点,最早在中国修筑铁路,那是在1870年代,其间,曾经出现过用驴马做动力,表演给实力人物看的笑话。而围绕着铁路的修筑,在资金、股权和金融控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一百多年来,中国铁路的修筑过程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交相作用。而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的“黄金时段”。正是在这“黄金时段”,中国铁路勾画了“八横八纵”的大构架,进入了世界领先的“高铁时代”。

      铁路的这份蓝图,绝不只是铁路行业的事。它是一面显微镜,可以照见历史;又是望远镜,可以洞察未来的走向。因为,从世界范围看,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铁路是近200年里最重要的工程。英国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英国铁路在1830年代兴盛,到1860年代达到第一次高潮。

      历史上,英国铁路对英国工业和贸易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从伦敦到利物浦、到曼彻斯特,再往北去,都可以看到铁路对十九世纪英国的影响。即便在今天,你到英国旅行,最方便的还是铁路。英国的铁路网很发达,虽然现在有点老旧,但魅力犹存,便捷依旧。

      而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虽说本人没有在美国坐过长途火车,但是美国铁路对美国经济社会的意义绝不亚于公路。且不说横贯东西的铁路大通道,有不少城市因铁路而建,就是在今天,在亚里桑那州你依然可以看到那些拉矿石的列车,其首尾之长,叹为观止。

      现在,美国为了拯救自己的经济,正在动铁路的脑筋。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发展高速铁路。奥巴马表示,将在美国修建13条高铁线路。其中时速最快的将超过320公里。基本达到欧洲、日本与中国的水平。对于高速铁路落后于他国,美国人现在真有点酸。他们发现,这也是一块“肥肉”。

      因为,在能源、环境以及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铁路的意义又凸显了出来。铁路现在对环境、对能源、对就业,对拉动GDP,甚至对政府的形象有多么重要。尤其是高速铁路,它既有飞机的速度与舒适度,又有巨大的载客量,比起高速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更省能源、更环保,又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特别对于缩小地区差距,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更是其他交通方式不能相比的。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只要高铁修到哪里,哪个地方通高铁,哪个地方的地价与房价就会上涨,就会加速当地的城镇化步伐。所以,高铁实际上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催化剂。

      正是基于这一点,投资人有空不妨去坐坐高铁,沿着高铁去看看各种各样的变化;沿着高铁去找项目、做投资;沿着高铁去发现新市场、新机会。因为,根据“八横八纵”的蓝图,中国经济实际上已进入网格化发展的新阶段,原来东部个别地区、个别城市的崛起,将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被网格化发展所取代。这其中的市场能量是难以估计的。

      因此,出门走走,坐坐高铁,也许会有意外收获。

      本版主持:邹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