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特别报道
  • 16: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公司巡礼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分歧之中有共识 基金经理行业配置推崇“精准”
  • 基金经理一句话看行业
  •  
    2011年6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市场·调查
    分歧之中有共识 基金经理行业配置推崇“精准”
    基金经理一句话看行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分歧之中有共识 基金经理行业配置推崇“精准”
    2011-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涂艳 吴晓婧 安仲文 ○编辑 张亦文

      ——京沪深30位基金经理下半年投资行为大调查之行业篇

      在经济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各个行业景气度不尽相同,在股票市场中表现为各行业的轮番上涨。而近年来,基金投资虽然更加重视个股研究和主题挖掘,但精准的行业配置能力仍然无疑是制胜的核心竞争力。

      受访的基金经理表示,下半年的市场上,低估值的周期蓝筹股和中小盘股都会有一定的表现。深圳的一些基金经理特别看好中小盘股。他们认为,今年以来中小盘股遭到了大幅杀跌,错杀了相当一批优质的公司,而其中包括一批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发展新兴产业的公司,未来这些公司股票必然会出现强劲反弹,并持续走强。受访基金经理中,超过半数表示,大消费及其中的细分子行业仍然是下半年不可或缺的基础配置行业,其中最看好白酒和高端百货行业。

      ⊙记者 涂艳 吴晓婧 安仲文 ○编辑 张亦文

      静待业绩 提前布局被错杀黑马

      近半年来,A股市场从去年的结构失衡转向了结构再平衡,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在内的高估品种由于业绩未达预期而纷纷被遗弃,原先令人魂牵梦绕的成长股今何在?挤泡沫究竟还需等待多久?即将到来的半年报是否会在业绩超预期中带来被错杀的成长股的新一轮上涨?

      今年1季度,市场风格出现逆转,以金融、地产、钢铁、煤炭、建材、机械、汽车、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表现远好于医药、食品饮料、商业、TMT等成长型行业。从行业指数来看,涨幅最大与跌幅最大的行业之间的差异达约40%。

      国联安基金吴照银认为,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下跌是市场有效性的反映,今年下跌主要有估值过高、盈利下降、宏观调控紧缩、风格转化等原因。随着其盈利下调,中小板和创业板可能还会有一段时间的调整。

      也正基于此,不少基金经理认为,“挤泡沫”没有时间安全边际,只有价值安全边际,需要实际的业绩来为上市公司的估值正名。

      “过去近两年的炒作中,尤其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很多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鸡犬升天,估值水平与周期类股票产生巨大鸿沟。现在这类股票中的实质优质品种需要等待半年报业绩正名,如果着眼于四季度或明年,现在可以布局有把握的优质企业。”长信基金研究副总监安昀认为。

      固然,在众多基金经理眼中,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同时业绩和成长性有保障的企业具备投资价值,所以在接下来的三季度甚至下半年,都将是基金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时机。

      在受访基金中,包括诺德、天治、银河基金在内的上海基金公司和华商、东方、银华、中邮等北京基金公司均认可,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中,主题估值仅仅是一个参考,由于细分行业和公司具体情况不同,投资更加需要个别甄别上市公司质量,但无疑已有基金积极提前布局被错杀的黑马。

      配置均衡器 剑指大消费

      在下半年的行业配置策略中,大消费无疑成了基金最为关注的配置。在受访的京沪深30位基金经理中,超过半数表示,大消费及其中的细分子行业仍然是下半年不可或缺的基础配置行业。

      大消费板块中,基金最为关注的仍是具有明确盈利预期的白酒行业。上半年,截至6月17日,酿酒食品行业指数下跌3.2%,同期上证综指下跌5.9%,而表现突出的贵州茅台上涨13.7% ,泸州老窖上涨6.6%。

      东方基金投资总监庞飒总结认为,目前看得清的至少有三个行业是盈利超预期的,其中之一便是白酒和高端百货,而实际上也是中高端消费结构的升级概念。

      工银平衡精选基金经理曲丽也是白酒行业的坚实拥护者。她表示,国内没有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而白酒企业就是最好的替代品。目前很多优秀的企业盈利增长乐观,除了茅台、五粮液之类的企业外,不乏仍处在规模和质量控制阶段的白酒企业,而行业的主题爆发期尚未到来,未来会有较大空间,同时利润率也会提升。

      除了普遍受到追捧的白酒行业外,消费品行业中的其他子行业,基金的投资重点不尽相同。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最为看好拥有定价权的品牌消费品,包括白酒、啤酒、品牌服装。“品牌企业成本涨了可以把酒价提高,而成本降价了也不需要降价,足以达到利润的旱涝保收。同样,品牌服装我更喜欢的是高端小众品牌,它们门槛高,美誉度高,同样享有定价权,享有企业利润的绝对回报。”

      然而博时卓越品牌基金经理聂挺进则比较看好大众消费品的潜力。他认为经济转型中消费依然会是最重要的投资,其实某种程度体现了国民收入的根本趋势,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在未来五年也会有变化,所以从这个变化角度而言,大众消费品的潜力最值得期待。

      也有基金经理从估值的角度配置消费类企业。银华富裕主题基金经理王华认为,个税免征额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医改降低老百姓的负担、收入倍增计划,这些有利的政策因素都会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通货膨胀是有周期性的,一旦居民收入提高了,又进入通缩的环境,居民的消费能力就会显著增强,所以低估值、享有较高盈利增长预期的企业值得下半年重点配置。

      “消费肯定是给你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基础,可以作为一个配置的主体,或者比较核心的配置。”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经理梁辉认为,消费类企业进可攻、退可守,具备配置均衡器的功能。

      重入视野 紧盯新兴产业

      在近半年的估值压力释放中,被抛在脑后数月之久的新兴产业再次进入基金视野,受访多位基金经理认为,下半年新兴产业有结构性机会,被错杀的很多新兴产业公司中,值得深挖细琢。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尤其看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他认为优质中小板公司可能成为接下来的主要投资标的,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他认为,中国整个装备制造业面临着重大发展的转折点,有些传统制造业可以走向高端,有些可以实现进口替代从而迎来增长,关键看哪些企业真正具有核心技术,精密机床、精密仪器、精密零部件等相关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冀洪涛同时表示,经历大幅下跌后估值的修复,中小板公司的机会已越来越明显。曲丽也向记者表示,下半年医疗服务和生物能源中的优质上市企业已经列入重点研究跟踪和布局的对象。“包括消费、医疗服务行业都属于一季度利润环比增长的行业,而2007年的一季报,环比增速上升的全是工业、建筑业、汽车、机械等传统行业,这正体现了在转型的初期行业的发展方向。”

      中欧价值发现、中欧新动力基金经理苟开红还表示,目前比较看好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尚处行业发展前期阶段的公司,如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环保,以及业绩增长确定、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的优质公司,如高端制造、零售及必选消费领域的一些公司。

      可见在部分基金经理眼中,享有业绩超预期增长的很多新兴产业个股在遭遇错杀后即将在下半年迎来结构性机会。但是疯狂炒作的情绪不再,精选个股仍然是下半年选择新兴产业成长股的标准。

      鹏华中国50基金经理陈鹏表示,首先我们会把资金集中投资在成长速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行业,同时判断哪些行业处于景气上升周期,哪些行业处于景气下降周期;目前比较看好LED灯照明企业,行业的拐点即将到来。

      海富通精选贰号混合基金经理丁俊向记者表示,去年大家凭理念,今年大家看业绩。新兴行业还是存在盈利模式和收入增长的困扰,同时还有很多这类企业非常依赖政府支持,而这些压力都决定了新兴行业投资的难度比较大。

      华商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孙建波表示,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很多企业因为本身流动性不足,所以具备相当大的投资风险,但是在仔细甄别其质地之后,目前很多企业到了战略性配置阶段。

      攻守兼备 银行股成防御利器

      “估值底部,盈利超预期,在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标的时,下半年看好银行股。”这是受访的多位基金经理的共识。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被基金普遍认为具备较高的行业景气度,而在经历前期下跌后,具备业绩确定增长和估值低双重优势的银行股,得到了受访基金经理的普遍认同。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专户投资经理邱国鹭表示:“有人说银行股没有其他的利好推动,然而低估值和业绩超预期就是最大的利好。”据邱国鹭保守估计,2012年银行股的利润可能比2011年增长20%,银行股具备绝对的估值修复的能力。

      鹏华价值优势基金经理程世杰表示,虽然估值恢复周期可能会拉长,但银行股动态市盈率仅在7倍左右,前期的表现尚未实现估值的修复。

      相较于企业盈利预期尚存疑问的地产股,银行股同样面临着业绩可持续性的质疑。有基金认为,近年来银行股低下的收益率证明其不具备投资价值。

      对此,长信基金研究副总监安昀表示,从基本面上看银行也是周期性行业,面临着经济周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息差终究要回归。但因为估值非常便宜,迟买不如早买,银行股已经迎来了战略性配置的时机。

      “中国的银行业有其区别于很多其他国家的特殊背景,盈利相对稳定,至少可以根据现金分红收益率来衡量它的风险与价值。”中邮基金投资总监彭旭同样认可银行股的物美价廉。

      很明显,多数基金已经将银行股作为了攻守兼备的良性武器。诺德价值优势基金经理胡志伟认为,短期内银行股可以作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在新经济周期真正展开之前,银行对更有吸引力。

      国联安基金宏观策略研究员吴照银也认为,银行板块的优势在于其估值很低,业绩增长很确定,是一个可防守可进攻的行业。房地产股静态看比较便宜,但是以较长眼光看,其盈利肯定会下降,所以地产股动态并不具有估值优势,同时楼市调控显著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房地产业 分歧仍然巨大

      6月初至今,地产股出现逆势上涨。房地产的反弹行情再次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而对该品种下半年是否具备创造绝对收益的能力,基金分歧依旧巨大。

      银河蓝筹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孙振峰表示,房地产商土地储备规模很大,但出现土地价格暴跌是小概率事件,目前地产股对利空的消化已经很充分。在成交量下滑之后,地产股或出现估值修复。

      然而,市场却有另一种解读,认为5月份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等数据好于预期,是支撑其成为反弹明星的基础。数据显示,1至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增速分别为9.1%和18.1%,与之前的4个月相比,分别上升2.8和4.8个百分点;1至5月房地产投资增速34.6%,仍处于历史高位。

      持此观点的丁俊认为,估值足够便宜,社会需求仍然很旺,就是构成看好地产的两点理由。

      同时,国投瑞银中证上游资源指数基金经理刘伟认为,虽然目前看政策还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但三季度如果政策有所宽松,抢反弹的资金首先会瞄准地产等周期品种,地产在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成为一个不错的投资标的。

      看好低估值地产股的南方基金投资总监、专户投资经理邱国鹭表示,目前选择地产股有几大标准,具备商业地产或旅游地产成分;现金流多、地少;品牌和龙头企业。这类企业往往具备很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

      “中国的地产行业在经过一系列政策的严厉打击下,大量的中小企业将逐步退出,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步提高,当这一阶段完成后,地产股将会迎来新的投资机遇。”中邮创业基金投资总监彭旭认为。

      但是,对于估值长期处于底部的地产股,是否会在年内启动真正值得期待的估值发现的行情呢?

      对此,招商大盘蓝筹基金经理刘军认为,在房价成为一个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房地产行业就没有趋势性的、向上的机会。

      还有基金认为,相较与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银行板块,房地产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时间观察。可以预见,即使在政策不会继续加码的情况下,今年的销售情况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和业绩,不排除下半年销售大幅下滑的悲观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