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
证券市场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风险和收益就如影相随,形形色色的投资人穿梭其中,各类上市公司粉墨登场,五花八门的概念此起彼伏。作为新中国第一份专业财经媒体,上海证券报20年来始终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关注着市场的变化,不仅努力挖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也对丑陋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致力于成为投资者第三只眼睛。
揭秘天价合同背后的骗局
订单是公司业绩的源泉,但凡签署重大合同,特别是较以往年度有成倍甚至数倍增长的大单,上市公司股价往往都有惊人表现,市值也因此能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正因为财富来得如此迅猛和直接,天价合同有时就演变为一种道具,成为资本玩家谋利的手段,而订单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普通投资者如雾里看花,扑朔迷离。
2011年3月2日,彩虹精化披露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彩虹绿世界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与2 Degrees Eco Wares Pty Ltd.、嘉兴国际有限公司、浙江乘苏达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以及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成都)有限公司等4公司签署产品销售协议,合同金额总计约20亿元,其中2 Degrees独占61%,嘉兴国际占27%、乘苏达占10%,知名度最高的中芯国际只占2%。
彩虹精化称,2011年协议执行不少于65%,2012年1至2月执行协议的剩余部分。预计2011年给公司贡献利润7160万元,2012年1到2月份贡献利润3855万元。而2010年,彩虹精化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净利润3117万元。简单对比就可以发现,预计一年内执行完毕的20亿元合同将对公司业绩带来极为有利的影响。事实上,公司股价在2月份已经飙升了50%。
但是一家年收入不到4亿的公司,要在一年内实现20亿元的收入,合同方又是海外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这样的订单想想就觉得不靠谱。上海证券报通过初步分析,认为这一天价合同很可能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于是派出三路记者,分赴彩虹精化所在地深圳,第二大合同方所在地香港,第三大合同方所在地浙江进行实地调查,还安排一路记者,通过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了解第一大合同方的相关信息。
而调查的结果初步证实了我们的判断,第一大合同方是一个注册在澳大利亚的贸易公司,没有经营资产。而且最近2个月内,该公司股东、法人代表、办公地址均发生了变化。第二大合同方依据合同披露的地址,在香港查无此“人”,不过发现了一家中文译名为嘉星国际的企业。第三大合同方背后实际股东与彩虹精化披露的并不一致,而且该企业的延伸企业与彩虹绿世界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由此,上海证券报于2011年3月8日在上证零距离栏目刊登《采购方信息漏洞百出 彩虹精化20亿元订单悬疑》的调查报道。文章刊发当天,深交所勒令彩虹精化停牌核查(截至记者截稿的6月17日,公司仍未复牌)。
随后,监管部门全面介入。2011年4月19日,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深圳稽查局决定对彩虹精化及相关人员立案调查。
事实上,合同执行的最新进展已经充分说明该订单的欺骗性。截至目前,第一大合同方只支付了5788美元预付金,没有发货,第二大合同方只签订了181万元订单而且未付款,第三大合同方仅签订52.2万元的订单,而且最近两个月均无新订单增加。
曝光PE腐败的典型案例
在国内资本市场,当一个又一个IPO暴富传奇成为司空见惯的资本盛宴,只要实现突击入股便能瓜分饕餮之餐,这背后又潜藏着多少秘密?
从2007年9月到2010年7月,短短三年不到,一位普通的重庆80后女孩,在北京缔造了由390万到7800万的致富神话。这位幸运儿的名字叫邓晓,帮助其实现20倍财富跃升的核心事件是一家叫立思辰的公司,该公司于2009年10月成功登陆创业板。
为确认邓晓的突击入股是不是PE腐败的样本,上海证券报2010年6月至7月,派出两路记者,在重庆和北京进行了多轮外围采访和暗访。并于2010年7月26日,刊发《立思辰瞒天过海 IPO见证方律师疑似代持股份》的深度调查。
2007年9月,立思辰增资扩股引进12名自然人股东,其中邓晓出资390万,每股成本3.75元,成为公司上市前最后一批现金增资者之一。立思辰招股书称,此次增资针对部分高管和业务骨干,目的是吸引和激励人才。但据记者调查,邓晓非但不是立思辰员工,且竟是公司网下发行见证律所——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的一名普通律师。
邓晓是不是富二代?有无独立出资390万并突击入股拟上市公司的能力和资源?我们发现邓晓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80后女孩,于2006年赴京谋生;父亲就职于建筑公司,母亲是小学音乐教师,现均已过世。
上海证券报就上述情况分别采访了立思辰高管、通商律所负责人、以及邓晓本人,牵涉此事的几位关键人物或遮遮掩掩、三缄其口,或给予回复漏洞百出、互相矛盾,这也使真相愈发扑朔迷离。
通过相关渠道,上海证券报还调查了邓晓入股所涉390万资金的往来银行账号,基于种种迹象,判断邓晓的入股系替人代持应属大概率事件。
捅破操纵市场的马甲
除了一级市场的暴利,二级市场也给众多资本大佬利用资金优势谋取不当得利创造了条件。
虽然,股票账户早已采用实名制,而且证券公司也经过了严格的拖拉机账户清理,但是为逃避监管,一些市场大鳄仍然利用可控制的关联账户集中买卖某只股票,以达到集中资金优势推高股价的目地,有时更是刻意隐匿举牌行为,甚至不惜违规操纵股价。
2008年6月23日,上海证券报刊发《水果小贩金顺法举牌中兵光电 神秘阿昌隐其后》的深度调查,揪出了浙江游资的代表,外号“阿昌”的炒家。
他,藏身于多家上市公司股东之列,从未曝光。甚至作为杭萧钢构第一大无限售条件股股东,在内幕交易案中照样完美抽身。但中兵光电一战因违规操作不慎露出马脚,被上交所公开谴责。但上海证券报经过半个月的调查发现,上交所谴责的只是他的马甲,一个被城管赶来赶去的卖水果的60岁老人,而他依然可以悠然自得!
2008年5月30日,停牌9个月的中兵光电复牌。这一天于“阿昌”而言,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因为隐匿资本市场多年的他终于因操盘不慎而被动曝光。当天,金顺法账户动用巨额资金将该股封在涨停,因为卖盘汹涌,该账户成交金额高达1.55亿元,占当天中兵光电成交总量的30%,买入股数超过了中兵光电总股本的5%。
金顺法究竟是谁?为何不惜调动数亿资金,推高中兵光电?背后有没有其他阴谋?根据专业判断,这肯定不是一起简单的举牌案例,为了解真相,上海证券报调动多名记者,从多个渠道进行突破,终于揭开了事件的真相,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股价的案例,总导演是一个被称为“阿昌”的37岁杭州人。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调查,“阿昌”真名沈昌宇,至少控制了包括金顺法、金小红、沈昌宇、沈浩平、徐菊仙等五个账户,资金高达数亿元,主要席位在东方证券龙井路营业部。5月30日复牌当天,金顺法账户之所以斥资1.55亿元推高股价,是因为中兵光电停牌前,金小红账户已经持有178.64万股,位列第二大流通股股东。他试图利用封涨停板的激进方式获取巨额收益,但因为瞬间抛盘太大,被动举牌。
在上海证券报20年的发展历程中,监督报道始终是我们一个坚持的方向。上述三个案例,仅仅是一个缩影,更多精彩的内容分布在5800多期报纸中,如张裕MBO涉嫌巨额国资流失(报道后被要求补款)、银河科技财务造假(报道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高淳陶瓷重组涉嫌泄密(报道后,相关当事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等等等等,这些报道已让资本市场留下深刻印象。
回顾过去,寄望未来,上海证券报仍将以一个中立者的身份,时刻关注资本市场的一举一动,洞悉事件背后的真相,为投资者鉴别真假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