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宁
“挤泡沫”式的行情演绎拖累了不少先前对中小盘股热情有加的基金,也成就了部分或坚守蓝筹蓄势待春或及时调仓灵活转向的基金。持续调整之下,上半年偏股型基金平均跌幅接近7%,暂时落后上证指数,而诸多上半场领跑者的面孔也同去年末的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货基唯一取得正收益
去年股基小幅战胜指数的历史并未在上半年的行情中得到延续。天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在纳入统计范围的796只去年末以前成立的各类型基金中,仅货币型基金取得1.71%的正收益,其余各类基金悉数下跌。
其中,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跌幅最大,半年分别下跌6.94%和6.92%,封闭式股票型基金下跌5.48%,指数型基金跌幅稍小,为2.38%;而同期上证指数从2808.08点回落至2762.08点,跌幅仅为1.64%。偏股型基金在上半场暂时落后指数。
分析人士称,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造成市场资金短缺,以及对于经济增速下滑的预期等因素抑制了A股市场做多热情;此外中小盘成长股在经历去年一番持续的高歌猛进之后,受估值过高以及年报业绩大幅度不及预期的影响,整体市场表现趋弱,股票价格走上漫漫的价值回归之路。这使得先前对中小股板块趋之若鹜的基金们大面积遭遇净值回调,调整幅度明显过于大盘,从而造成上半年偏股基金跑输指数。
另一方面,虽然近期接连遭遇利空,但受益于上半年前期海外市场的回暖,QDII基金在整个上半年业绩表现依旧好于内地股基,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18%,不仅跑赢内地股基,同时也战胜了A股指数。分析人士据此认为,QDII基金分散风险的投资优势逐渐体现。
而在低风险基金方面,受制于宏观调控政策持续收紧和权益类投资乏善可陈,债券型基金的表现与去年大相径庭,上半年平均跌幅为0.41%,其中纯债型基金下跌0.20%,偏债型基金跌幅更大,为0.67%;此外,保本型基金也在上半年出现0.20%的下跌;受益于紧缩政策导致的资金利率提高,货币型基金成为上半年唯一取得整体正收益的基金产品,平均净值增长1.71%。
东方新华整体发力
从基金公司整体业绩方面观察,上半年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抢占了业绩制高点。如果将基金公司旗下各只开放式积极投资偏股型基金业绩按期间平均资产规模加权,那么东方、新华和信达澳银三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的平均业绩较为领先。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东方基金旗下股基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1%,排名首位,成为唯一一家旗下股基整体业绩跑赢大盘的基金公司;新华和信达澳银紧随其后,半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77%和-1.87%。而查阅期末各家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不难发现,上述三家都属于百亿元以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
数据同时显示,今年上半年旗下股基整体业绩跌幅在5.00%以内的基金公司有12家,除上述3家外,还有长信、富国、鹏华、博时、南方、宝盈、长城、光大保德信和国海富兰克林。
另一方面,有14家基金公司上半年股基整体业绩跌幅超过10.00%,8家基金公司跌幅介于9.00%与10.00%之间,公司之间股基整体业绩差距较大。
王亚伟坚守前十
对于偏重关注短期表现的A股基金持有人而言,每次基金业绩的阶段性“大考”之后最大的看点恐怕要属谁考了“最高分”;而对于尚处年轻的中国公募基金业来说,似乎每次“放榜”总会有不少惊喜出现。
上半年收官,一些去年默默无闻的股基一跃蹿升至前,而不少去年末排名靠前的“尖子生”则表现平平,排名暂时落后。
数据显示,南方隆元在6月末最后关头反超鹏华价值成为上半场偏股型基金中的领跑者,其半年净值增长率为6.89%;鹏华价值屈居第二,净值增长率为6.58%;博时主题则以4.01%的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三。
从排名靠前基金的一季报中可以看出,不少基金或坚守蓝筹云开月明或及时调仓灵活转向,在这波“风格转换”中押对了宝,从而实现了业绩的跃升;而反观其去年的净值表现,则有不少目前领先的基金因重配金融地产等板块而业绩平平。“不同于大部分成长股,大盘蓝筹价值股上半年以其极低的估值水平和确定的业绩增长逐步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市场表现积极趋好。”分析人士表示。
与此相对应的是,去年末表现抢眼的不少股基在今年的挤泡沫行情中受到拖累,净值跌幅较大。数据显示,去年排名前十的偏股型基金今年上半年大多跌幅超过8.00%,其中跌幅最大的1只基金半年净值折损16.38%,排名暂时居于后十位之内。而在所有偏股型基金中,排名最靠后者上半年净值跌幅则为20.40%。
在这波“尖子生”的变脸潮中,王亚伟成为唯一一张目前依旧坚守在第一集团的“老面孔”。其掌舵的华夏策略混合与华夏大盘精选分别以2.88%和2.38%的净值增长率跻身上半年偏股基金前十;同样有两只基金跻身前十的还有东方基金,旗下东方龙混合与东方成长半年净值增长率为2.71%和1.76%;此外,长城品牌、富国天瑞和华安配置也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