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亚洲市场估值“诱人” 下半年最看好中国
  • 俄官员预计
    三年后俄将成欧洲最大轿车市场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A股配股提示性公告
  • 希腊,脱离了欧元区又如何?
  • 越南上半年消费价格指数
    同比大幅增长
  • 澳大利亚5月份零售额意外下滑
  • 美国官员:
    房价继续下跌可能性极低
  • 标普紧咬希腊不放 欧元或难现大涨行情
  •  
    2011年7月5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亚洲市场估值“诱人” 下半年最看好中国
    俄官员预计
    三年后俄将成欧洲最大轿车市场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A股配股提示性公告
    希腊,脱离了欧元区又如何?
    越南上半年消费价格指数
    同比大幅增长
    澳大利亚5月份零售额意外下滑
    美国官员:
    房价继续下跌可能性极低
    标普紧咬希腊不放 欧元或难现大涨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希腊,脱离了欧元区又如何?
    2011-07-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欧债危机是近两三年来笼罩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一大片阴翳。从冰岛开始,西班牙、希腊、葡萄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投资者的神经也因此或紧张,或暂时松懈。

      似乎,欧债问题不解决,全球经济就没有心情复苏,因为金融市场根本上而言,是信心市场。

      就近期市场的担忧焦点,希腊的债务问题其实也是个信心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很吓人,但是想穿了也没什么好怕的。最不济的是,希腊政府债务违约,并且放弃使用欧元。

      不过,欧洲领导人认为,一旦如此,将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其实,对希腊人来说,“灾难性的后果”已经出现。近两三年来,希腊人一直在为走出债务泥潭而挣扎,国内失业率持续上升、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政府开支减少导致的社会福利下降……对普通人来说,这些已经是灾难性的后果了。

      政治家们所说的“灾难性”后果,更多的其实是“面子”问题。他们担心,如果允许希腊债务违约,或者退出欧元区,那么其他国家就会仿效,“欧元共同体”就会失去意义。事实上,欧洲领导人用以恐吓市场的“灾难性后果”,说到底是担心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不过,从以往的经验看,债务违约——这件被视作灾难的事件一旦发生了,也不至于带来毁灭性打击。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俄罗斯就是一个例证。

      当时,俄罗斯采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此举与加入货币联盟的经济学意义相似。因为卢布兑美元的高估导致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出口萎靡不振,卢布被看空,进口取代了国内生产,并导致失业率高企,经济失去活力。鉴于此,国际投资者对俄罗斯经济前景失去信心,俄罗斯的国际借贷成本随之升高,并面临着严重的违约风险。

      与现在很相似的是,IMF、各国政府,国际投资者认为当时亚洲金融风暴初定,以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一旦债务违约或者卢布贬值将会引发可怕的蝴蝶效应,甚至导致新一轮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也会带来致命的打击。

      因此,国际社会,尤其是IMF、世界银行使尽了浑身解数,拯救俄罗斯,拯救卢布。在1997年末、1998年初,俄罗斯收到了德国、日本、美国、IMF以及世界银行提供的当时看来规模巨大的贷款。但是,贷款并没有解决基本问题。最终,在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做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决定:央行允许卢布贬值,政府在数以十亿计美元的债务上违约。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灾难并没有发生。经历短暂的资金外流的阵痛之后,俄罗斯经济逐步又走上了复苏之路。

      其实,美国亦是如此。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元虽然没有直接贬值,但是美联储出台了两次量化宽松的政策,加大了货币投放量,刺激流动性,避免了美国金融在危机边缘时期的崩溃。

      假如希腊脱离了欧元区,那么希腊也可以仿效俄罗斯,自主地掌握货币政策,或加大货币供给,或实施货币贬值,以此来促进出口,带动就业和经济复苏。同时,他们可以通过政府投入,仿效1930年的美国新经济政策,来带动经济。那么对希腊来说,将得到刺激经济的自由度,它们的货币或能寻找到恢复竞争力的合适水平。

      希腊违约或者脱离欧元区都会带来阵痛,但相信阵痛只是一时的。希腊问题的悬而不决,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一旦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