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昊 ○主持 于勇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商品类资产被看成是一种实业资产,而该类资产的投资者基本上是生产或者使用那些商品的实体商业企业。然而,近几年以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商品类资产的金融化进程大大加速。商品类资产已经成为众多的金融投资者(包括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退休金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等)资产组合配置中的一个重要资产类别。
这一变化在专业投资领域中被称为商品资产的金融化。这一金融化的过程表现在各个方面。从统计数字方面来看,第一:商品资产的回报与股票类资产回报的相关性越来越高。例如:自2001年至2008年,西德州中級原油与标普500指数价格的相关性为-0.05,但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一相关性上升到0.84。在2001年至2008年,金属铜与标普500指数价格的相关性为0.26,在过去的一年上升到0.80。第二:在主要商品期货市场的未平仓合约中,商业性交易商所占的比重大大下降,非商业性交易商所占比重大大增加。以原油期货为例,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中未平仓的原油期货在1991年97%均由商业性交易商持有,而目前下降到77%。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将其市场交易商分为商业性交易商,非商业性交易商和小额交易商三类。商业性交易商是指那些自身业务中有具体的商品需求,其需要通过商品期货交易来对冲商品价格风险的交易商。非商业性交易商是指那些自身业务中没有具体商品需求,其进行的商品期货交易是以投机及投资获利为目的的交易商。第三:从商品类衍生品的交易量来看,商品类衍生品的交易量,大大高于实体企业实际对冲风险所需要的交易量。比如:大豆商品调期的交易量大过其对冲风险所需交易量的43倍。其中很大的交易量来自对冲基金。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来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资产组合中配置商品类资产。
商品类资产金融化的一个直接的意义是商品价格不再仅仅反应实体经济对商品供求的情况,还反应商品类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相对预期回报的变化。在有金融投资者参与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的发现功能被强化了。商品类资产的定价模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因为金融资产在商品类中的配置也影响商品价格及商品类资产的回报预期。
现实中商品类资产的回报又怎样呢?在过去的10年里(截至今年4月底),道琼斯-瑞银商品总回报指数平均每年回报为7.74%。这证明了商品类资产可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回报。就未来几年的市场情况看,商品类资产仍然受基本因素的支持,有相对高的预期回报。特别是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时候,商品类资产的回报就会更好。
面对商品类资产金融化的趋势,投资者应该怎样应对呢?首先:应该开始或者是增加在商品类资产上的配置,特别是那些长线投资者。其次:由于商品类资产与股票类等资产回报的相关性增加,和过去相比,商品类资产分散风险和降低投资组合回报波动率的功能会降低,而对投资组合整体回报的贡献度会增加。
由于投资实物商品的操作成本较高,机构投资者一般通过下列投资方式来对商品类资产进行投资。第一:商品期货。这一方法操作比较容易和便捷,成本较低,比较容易使用杠杆作。不足之处是波动率大,需要有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第二:ETF或商品类的基金。这一方法转换快,成本也较低。不足之处是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有ETF或相应的基金,并且ETF投资要承担发行者的信用风险。第三:商品类股票。商品类股票通常与商品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这一方法的投资流动性好, 同时可以享受到商品价格上升时的杠杆作用。不足的地方是在危机的时候商品价格和股票可能走背,比如在金融危机的时候,黄金价格上涨,但黄金类股票的价格却受整体股票市场气氛影响而下跌。
总的来说,投资者应该根据现实的市场情况、风险承受度、自身投资能力和水平等来选择合适于自己的投资方式。
(作者系东方汇理中国业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