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鹏峰 ○编辑 梁伟 颜剑
一边是实体经济资金偏紧,一边是6月末不少银行存款的大规模增加,引得银行从业人员也不禁质疑,货币环境到底是松是紧?不过,据记者了解,这与银行内部仍实行日均与月末、季末指标双重考核的压力有不小的关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昨日的一则微博引来很多业内人士的积极参与讨论。
他在微博中说:“一位银行负责人来电讨论金融形势,问道:从实体经济上资金偏紧,但6月末时点数上不少银行一下子增加出那么多存款来,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显示货币环境还宽松吗?”
昨日晚间,巴曙松对本报记者称,目前金融机构仍在研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报记者从部分银行人士处则了解到,这与季末存款考核压力有直接的关系,目前银行仍然“钱紧”。
某银行支行行长告诉本报记者,6月30日一整天的工作就是不断电话拜访企业老总,拉存款,且只要在他们银行存一天就行。因为半年考核,占全年任务考核分的53%,存款是其中一项。所以,截止日当天还没完成存款任务的,就想方设法完成任务指标,而有些银行甚至还向存款人支付3%甚至5%的月息。
这一现象与早在6月或者更早就已经开始实施的日均贷存比考核的要求显得很矛盾。
一股份制银行分行负责人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现在监管层对银行贷存比实施日均考核,但银行内部则是双重标准,即日均与月末、季末指标同时考核。尤其季末,因为此时银行对外公布的都是6月末这个“时点”的数据,半年报也要体现这个存款金额,因此为了“好看”,银行内部对季末的时点数据要求更多。
某股份制银行个金部人士也表示,监管部门虽已要求日均考核,但没有系统支持,还是只能看余额数,相关监管的口径也只能根据这个来。该人士认为,实体经济缺钱,银行头寸还是很紧张的,尤其到考核期如月末季末,不过他认为整个社会资金很“泛滥”。
建行某支行行长则认为,增加的存款来自其他方面:理财产品大批赎回变现;基金公司遭遇抛售、赎回狂潮,特别是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甚至股票型基金;股票市场资金回流银行很多;人为将二季度贷款特别是6月份贷款积累到季末最后一天投放形成派生存款。
可以肯定的是,6月末银行存款的增加将会有不小的水分,一业内人士还揭露了银行虚增存款的一个方式,比如某银行给一家企业贷款5000万元,如果与企业事先商量好,银行还能让企业把该笔资金转回来,然后通过100%的保证金或者开存单质押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质押贷款等方式,再通过贴现、或者质押贷款出来的资金循环上述操作,虚增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