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圆桌
  • 11:信息披露
  • 12:广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圆桌
  • A8:基金·公司巡礼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金基金
  • 不应忽视人民币“货币反替代”风险
  • 当心,这个400号码可能是山寨公司的!
  • 这些基建经过严密论证吗?
  • “德国的欧洲”渐行渐近
  • 高通胀时代最大考验:民生为先
  • 外论一瞥
  •  
    2011年7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不应忽视人民币“货币反替代”风险
    当心,这个400号码可能是山寨公司的!
    这些基建经过严密论证吗?
    “德国的欧洲”渐行渐近
    高通胀时代最大考验:民生为先
    外论一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11-07-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一瞥

      日本《新闻案内人》7月4日文章

      新兴国家

      正在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疲软,是新兴国家在牵引着世界经济。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总裁的产生过程来看,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影响力已经而且还会继续上升。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金砖国家很早便反对欧洲人持续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位置,但是最后却支持了法国人拉加德。支持另一位候选人墨西哥人卡斯滕斯的只有巴西、阿根廷之外的南美国家,以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IMF中,出资额决定投票权的大小。拉加德之所以得到了金砖国家的支持,正是因为她允诺推进将会公正反映新兴国家经济实力的IMF改革。估计在2012年IMF年会之前,新兴国家的出资比例将上升,中国可能上升到第三位。新兴国家期待拉加德能够限制一直以来的既得利益者西欧国家。

      同样的变化也将发生在其他国际制度中,华盛顿共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念在国际制度中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弱。日本是第二位出资国,接受了发达国家的自由主义理念。但是,新兴国家向来是批判欧美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国际制度的。因此,未来国际制度将在何种理念下建构起来,值得关注。

      (作者系东京大学教授古城佳子,梁宝卫编译)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7月7日社论

      债务博弈

      成了美国国会一场赌注

      美国共和党正在用巨大的经济赌注玩一场损人利己的政治博弈。在接下来的三周里,如果再不赶紧采取有效的政治措施,美国政府将会陷入违约风险。而这次危机的爆发,并非出于经济原因。因为美国的净债务占国家GDP的65%,这刚好是一个可以负担的水平,同时,尽管经历了过去三年的经济低迷和缓慢恢复,但投资者仍乐意为联邦政府提供借贷。因此目前的问题更多是一个政治问题。在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必须通过国会授权。美国政府在今年5月债务剧增,几乎触顶,预计到8月2日这根紧绷的弦将最终撑断。

      但直到最近,共和党仍坚持在削减公共支出这一目标未达成前,他们不会让一项更高的债务最高限额议案通过。尽管民主党提出了一份在未来十年内从预算中削减至少2万亿美元或者更多的财政方案,可是共和党仍不松口。

      可见,问题的症结不是支出方面,而是在少数激进的共和党人和保守媒体的鼓噪下,使得共和党抱着这样的立场不放,即认为赤字削减的每一分钱都必须来自高税收的收取,而这种想法明显脱离了基本的经济常识。的确,修正美国财政危机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削减支出,但提高税收同样也十分必要。

      在今年的早些时候,共和党议院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国家支出消减和税收提高所占比例分别为85%和15%时,这是标志财政整顿成功的平均值。与此同时,白宫提供的这一比例是83%和17%,并且承诺增加的收益并非来自过高的边际税率,只是来自消除漏洞的所得。因此如果共和党是真正的改革者,他们就会接受白宫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债务意见。

      (贺艳燕 编译)

      

      英国《每日电讯报》7月7日文章

      欧洲中央银行严控南欧

      欧洲中央银行7月7日决定加息25个基点至1.50%,此次加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但南欧国家的债务危机仍然深重,葡萄牙长期国债日前被穆迪连续调降4个等级至垃圾级,而希腊救助计划由于私人机构的参与,很有可能被认定为违约。因此,本次加息表明,南欧债务危机并没有影响到欧洲央行的加息节奏。可见,当前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更多地取决于德、法等中心国家的情况,这使得南欧国家将面临更大压力。

      欧洲中央银行总裁特里谢并不认同外界有关加息将置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于险境的议论,他坚持认为,如果欧洲中央银行未能维持价格稳定,那么每一个欧元区国家都会遭受损失。通货膨胀风险在持续上扬,这是眼下欧元区整体面临的问题,必须优先解决。他同时还暗示有可能在9月再次加息。

      不像美国,欧洲中央银行不愿拿通胀来做赌注,并不敢坚信在燃油和粮食价格压力下到达2.7%的通胀会自动回落。但是欧洲中央银行强硬的政策也有其自身风险。欧元区的长期投资流入已经干涸,这种健康的投资流已被对热钱基金的依赖所替代,而涌入欧洲的热钱正是受到了欧洲高利率的吸引。从这种角度来看,欧洲中央银行的做法是让事情变得更为棘手。

      欧洲中央银行面临着以单一利率政策来弥合南北欧洲巨大鸿沟的艰巨任务。德国正充满活力地展开对中国、俄国和中东地区的出口,而西班牙却被近期的衰退所困,失业率达到了21%。因对高负债和利率敏感性国家施加了比欧洲其他核心国家更大的压力,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从紧政策实际上未能对症下药。

      (作者系《每日电讯报》专栏作家安波斯·埃文斯-皮瑞查德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