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光大银行投资价值获国际投资者认可
  • 探营兴业资管:用最“土”的方法赚钱
  • 投顾业务短期掘金不易 差异化发展大势所趋
  • 机构一线
  • 基金发行遭遇多重困境 首募规模偏低或成常态
  • 格林伯格重返中国市场 20%股权执掌大众保险
  • 99%中小企业差旅无管理 国内中小企业差旅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  
    2011年7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光大银行投资价值获国际投资者认可
    探营兴业资管:用最“土”的方法赚钱
    投顾业务短期掘金不易 差异化发展大势所趋
    机构一线
    基金发行遭遇多重困境 首募规模偏低或成常态
    格林伯格重返中国市场 20%股权执掌大众保险
    99%中小企业差旅无管理 国内中小企业差旅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光大银行投资价值获国际投资者认可
    2011-07-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于勇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于勇

      

      由于港股行情不佳再加上“唱空”中资银行股的声音频传,本计划在7月中旬登陆H股的光大银行最近传来推迟IPO的消息。但是,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由于国际投资者的认可,目前已有多家重量级的投资者明确承诺将作为基石投资者参加此次发行。

      目前,光大银行H股上市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此前,港交所已经举行上市聆讯,审核光大H股发行上市的申请,市场预计其将于7月15日正式挂牌。但是,随着香港市场中资银行股遭遇机构唱空和卖空,有市场传闻光大会推迟至下周IPO。市场人士透露,虽然近期国内外资本市场相对低迷,但在与海外专业投资机构的沟通过程中,光大银行的投资价值还是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充分认可。

      在这段颇为关键的时期,光大于近日公布其半年业绩快报。该份快报显示,光大银行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91.99亿元,同比增长34.6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1.9%,比2010年年末增长0.91%。同时实现每股收益0.23元,同比增长15%。

      日信证券指出,通过对全年生息资产增长幅度以及全年净息差的情况进行估算,2011年光大银行有望实现净利润增速34%,仍属于高增长状态。但是从经营指标来看,2011年光大银行业务增长仍面临两大约束,其一资本充足率紧压监管红线,其二存贷比限制贷款增长规模。从业绩的角度看,由于拨贷比在一季度已经达到2.31%,拨备覆盖率达到330%,光大银行后续拨备压力较小。

      而湘财证券研究所指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光大中期净利润增长在40%以上,光大银行业绩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息差低于预期。公司贷款议价能力低于预期,且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比较高,重定价较慢,影响息差回升。二是成本收入比高,公司网点少,吸储压力大,直接导致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