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光大银行投资价值获国际投资者认可
  • 探营兴业资管:用最“土”的方法赚钱
  • 投顾业务短期掘金不易 差异化发展大势所趋
  • 机构一线
  • 基金发行遭遇多重困境 首募规模偏低或成常态
  • 格林伯格重返中国市场 20%股权执掌大众保险
  • 99%中小企业差旅无管理 国内中小企业差旅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  
    2011年7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光大银行投资价值获国际投资者认可
    探营兴业资管:用最“土”的方法赚钱
    投顾业务短期掘金不易 差异化发展大势所趋
    机构一线
    基金发行遭遇多重困境 首募规模偏低或成常态
    格林伯格重返中国市场 20%股权执掌大众保险
    99%中小企业差旅无管理 国内中小企业差旅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发行遭遇多重困境 首募规模偏低或成常态
    2011-07-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素 ○编辑 王诚诚

      基金发行遭遇多重困境

      首募规模偏低或成常态

      ⊙记者 郭素 ○编辑 王诚诚

      

      新基金发行实属不易,除了被银行理财产品“挤出”,还要承受帮忙资金的撤退。数据显示,6月1日至今,成立的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为10.41亿份。专业人士称,在资金面相对紧张,新基金密集发行的背景下,部分没有亮点的基金首募效果差或也将成为常态。

      

      首募规模持续走低

      年中基金发行纷纷遭遇寒流。数据显示,自6月1日以来至今,基金首募平均规模为10.41亿份。无论是对比去年20.7亿份,还是对比今年上半年16.38亿份,这份成绩单实在太寒碜。

      在6月以来的新发基金中,三分之二的基金都不满10亿元,最低的博时深证基本面200ETF联接基金为2.9亿元。即使有强大渠道依托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也力不从心,此前农银汇理就公告延期发行旗下债基产品。同样延期发行的还有招商基金旗下的深证TMT50ETF,其新基金最终只取得了3.4亿元的首募成绩。此外,近期QDII基金的发行也同样低迷,6月30日成立的广发全球农业指数QDII首募规模4.4亿元,另一只建信新兴市场QDII首募规模4.2亿元。

      上海某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近期由于6月底资金紧张、银行揽存应付考核、理财产品吸金等影响,导致新基金发行格外不顺畅。来自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市场上资金面紧张,银行理财产品吸走大量资金,6月份基金市场呈现巨幅净赎回态势,并已连续4期下降,这表明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信心越发减弱。

      即使是7月以后银行揽存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步好转,业内人士仍预判下半年的基金发行效果依然不乐观。“伴随新基金密集发行成常态,新基金首募规模降低或也将成为常态,尤其是一些设计上没有亮点的产品将难逃微型基金的命运。而小规模基金成为常态,这对基金公司,乃至基金行业来说,要更多考虑对基金运作、业绩,以及公司运营的影响。”一位基金分析师如是表示。

      

      “帮忙”资金大撤退

      新基金密集发行,却遭遇市场表现低迷,银行理财产品稳定的较高收益率抢走了一大批客户,在此背景下,“迷你基金”频频成立、延期发行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基金公司无奈找来一批帮忙资金,为保证基金顺利成立,也为了首募规模成绩不那么难看。

      但是,帮忙资金是最没有忠诚度的资金,新基金成立后封闭期一过,帮忙基金纷纷大撤退。以沪上某家公司今年3月底成立的货币基金为例,至6月30日,已被赎回了8.88亿份,份额从9.93亿份锐减至1.06亿份,缩水比例高达89.38%。这不是个例,今年以来,各类次新基金纷纷遭遇帮忙资金撤退,其中不乏一些大中型基金公司产品。

      一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目前一些封闭债基刚上市往往折价,这和帮忙资金的抽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发行时找了关系很好的机构客户帮忙,但上市后帮忙资金往往很快被抽回。因为在机构客户看来,一些封闭债基上市后的封闭期太长,而机构客户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很高,短期内可能有其他安排。”一位市场人士私下对记者表示。事实上,这些帮忙资金做的是赚钱生意,因为不成文的规矩是,基金公司往往会对申购新基金的大额资金有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