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调查·产业
  • 11:信息披露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稳物价有利条件增加 四季度CPI有望明显回落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
  •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更显迫切
  • 保障房统计调查制度7月开始实施
  • 经济增速温和放缓 增长动力仍强劲
  • 6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创年内新低
  •  
    2011年7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稳物价有利条件增加 四季度CPI有望明显回落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更显迫切
    保障房统计调查制度7月开始实施
    经济增速温和放缓 增长动力仍强劲
    6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创年内新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更显迫切
    2011-07-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何晶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何晶 ○编辑 衡道庆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GDP增速为9.6%,仍保持较快增长,表明部分投行关于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言论属于多虑。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高达5.4%,则说明通胀压力仍较大,控制通胀仍然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上半年的数据也透露出下半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胀预期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

      

      控通胀压力不减

      此前,由于出口数据连续四个月下降并且6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大幅回落逼近荣枯分界线,市场对于紧缩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过快减速的担忧开始出现,一些海外机构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滞胀”。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虽然一些海外机构发布了对中国经济持悲观看法的报告,但是从半年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都不会那么脆弱。”

      事实上,中国经济“半年报”确实比较亮丽,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与社会消费“三驾马车”依然拉动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

      另一方面,专家表示,经济一定程度的降温有利于减轻国内目前的通胀压力,这也正是政策调控预期的结果。

      但是,半年报也提醒我们,与经济放缓相比,控制通胀的压力更大。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虽然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将逐步走低,但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控制通胀仍然是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也表示,上半年GDP和CPI仍处于“双高”运行状态,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对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滞涨”等担忧,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仍将放在控制通胀和调整经济结构上。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另一方面,上半年有关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仍未彻底摆脱“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更显迫切。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中央投资项目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但地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8.1%,创下14个月来的新高。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中大部分都是靠政府投资拉动,例如保障房建设和一些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等。实际上,私人部门(企业)的投资意愿并不强,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面临各方面成本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还要考虑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因素。

      李迅雷表示,由于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达到11.2万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4.9%,因此在下半年保障房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即便信贷继续趋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可能还会延续。

      此外,重工业的增速仍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工业同比增长14.7%,而轻工业则增长13.1%。

      因此,盛来运强调,下一阶段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好地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创造条件,特别是机制和体制的条件,仍然要把物价的调控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但是也要利用经济走稳的时机,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要加大工作力度,理顺市场比价关系(包括要素资源价格、利率、汇率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布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