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市场调查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路演回放
  • A7:资金·期货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美国债务谈判难破纠结 评级机构“火上浇油”
  • “货币刺激”须三思
  • 印度6月份批发价格涨幅升至9.44%
  • 美国6月份财政赤字降低
  • 摩根大通二季度盈利增长13%超预期
  • 东方汇理:亚洲将成全球经济主要缓冲垫
  • 韩国央行按市场预期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 克莱斯勒全球召回28万辆道奇皮卡
  • 希腊评级全球“垫底”
    IMF呼吁民间部门加入救援
  •  
    2011年7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美国债务谈判难破纠结 评级机构“火上浇油”
    “货币刺激”须三思
    印度6月份批发价格涨幅升至9.44%
    美国6月份财政赤字降低
    摩根大通二季度盈利增长13%超预期
    东方汇理:亚洲将成全球经济主要缓冲垫
    韩国央行按市场预期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克莱斯勒全球召回28万辆道奇皮卡
    希腊评级全球“垫底”
    IMF呼吁民间部门加入救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货币刺激”须三思
    2011-07-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13日说,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美联储可能采取新的货币刺激政策。他提出三种可能选择,其中之一是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市场人士认为,这表明新一轮量化宽松不能被排除。

      然而,决策者想方设法以货币政策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还应顾及它可能在美国内外产生的“双刃”效应。再注流动性,还须三思而行。

      在伯南克等担心增长“太慢”时,美国很多地方银行却为美联储政策可能推升通胀而忧虑。美国不少银行界人士、共和党国会议员和经济学家指出,美联储政策可能会“为美国未来通胀打基础”。美联储成员、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希尔13日直言不讳:他反对任何进一步的货币宽松,因为美国经济已有充足流动性,增加货币供应不会刺激经济活动。

      美国如果继续打开货币供应“闸门”,还可能继续对世界产生负面外溢效应,新兴经济体尤其会“受伤”。增发货币,将继续导致流动性泛滥,大量资金流向世界原油、粮食和资产市场,造成商品价格攀升。

      就国际贸易而言,美国的“货币刺激”还会导致美元贬值,在促进美国企业出口同时,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带来压力。在美联储前两轮量化宽松后,一些国家为防止本国货币升值而采取汇率干预措施,国际金融市场不稳,被认为是美国货币政策酿成的后果。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仅为1.9%,预计第二季度增速可能难有显著提高,失业率则居高不下。批评人士认为,包括量化宽松在内的美联储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靠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能达到伯南克们预期的效果吗?

      进一步看,美国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应在货币政策上表现出负责任的态度。在全球经济紧密联系、高度依存的时代,如果世界经济因这样引起广泛争议的货币政策再受冲击,世界最大经济体则不能独善其身。(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