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希腊或可救 欧元却无解
  • 对下半年新增流动性不可掉以轻心
  • 财政收入增幅不平衡
    凸显新压力
  • 安置房墙砖竟还不如豆腐渣!
  • 直面新一轮长期性全球滞胀
  • “达芬奇密码”之殇
  •  
    2011年7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希腊或可救 欧元却无解
    对下半年新增流动性不可掉以轻心
    财政收入增幅不平衡
    凸显新压力
    安置房墙砖竟还不如豆腐渣!
    直面新一轮长期性全球滞胀
    “达芬奇密码”之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希腊或可救 欧元却无解
    2011-07-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袁 东

      袁 东

      对两个著名人物的两句话,不知你相信谁的?一句是美国首位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说的:“我的话就是我发行的债券”(My word is my bond);一句是经济学家熊彼特说的:“政治家就像拙劣的驯马师,他们总是过分关注不要从马背上跌落,而忘了想自己会去何方。”

      是希腊、意大利的债务危机,让我突然想到了这两句话。

      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恐怕没有多少人会估计到欧元区债务危机,会成了除美国金融机构之外的另一个重点,而且这个重点已渐渐成为全球媒体和金融分析师们的头等话题。在汉密尔顿那里,凡是债券一定会偿还,没有不确定性,他的话也是如此掷地有声。然而,这次在熊彼特一生都珍爱的故乡欧洲,恰恰正在出现债券而且是主权债券可能无法偿还的问题,由此很可能导致欧元的变故。

      债是易借难还。借债越随意,偿还越困难,最终也就难以再借了。希腊已经陷入这一难以为继的循环。

      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元危机,快两年了。一年前,我曾在本栏发表要么欧元区解散,各成员国恢复各自的货币,欧元退出历史舞台;要么欧元区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保住欧元的观点。至今,我仍坚持这样的判断。这两条途径都很难,后一条更难。根本原因,是在现代纸币时代任何一种可长期流通的货币都是主权性货币,任何所谓“超主权货币”,要么只是一种象征,要么只是政客们一时的标新立异,不可能持久。

      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只是欧元危机的“药引子”,而非原因。甚至可以说,希腊债务危机实在就是欧元危机的结果,而不是相反。在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社会福利水平、财政实力等各方面相差较大,又缺乏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确保劳动力自由流动,政治决策各自独立,历史和文化也各异的众多民族国家,一律使用同一种货币,背后既没有黄金贵金属的支撑,也没有布雷顿森林体系那种汇兑挂钩体系,这种货币机制自然会从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开始崩溃。不同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是,欧元解体不会是从核心国家主动宣布退出开始,而是以最薄弱(所谓“外围”)国家退出为标志。

      不管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绝大部分人尤其是那些政客,从一开始就弄错了这场货币危机的治理方向:似乎只要解决了希腊的债务危机,欧元就可平安无事,危机就会烟消云散。

      且不说,对希腊危机的拯救已有近两年了,不仅不见效果,反而越来越糟。无论是欧盟和IMF的巨额救助纾困资金,还是希腊自身的紧缩计划,都没有带来国际市场的认可:希腊与德国10年期国债的息差已从2010年的460个基点攀升至现在的1460个基点,各项经济指标和社会状况仍在恶化。过去两年里,不管采取哪项措施,不仅没有带来希腊的转机,也没有带来全球对欧元解体担忧的缓和。反而,随着各种可能的救助政策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欧元的疑问却在日益加大。

      实际上,早就有评论者注意到了 ,在今天的欧元区,无论是核心强国的民众还是外围弱国的民众,都有一种上当受骗和被出卖的感觉。当初,德国民众被反复告知,使用欧元不仅稳定,而且不会补贴或救助那些相对穷的国家;南欧国家的政客告诉民众,加入欧元后,生活水平会快速向北欧国家靠齐。而现实呢?蜜月期过后,情况恰恰相反。因而,愤怒情绪不仅仅在希腊蔓延和加深,同样也在德国涌动。

      正因如此,世人看到,一种针对欧元危机治理的更开阔视野也从2010年开始出现,而不再仅仅关注希腊。诸如赋予欧洲中央银行购买各国债券职能、发行统一的欧洲债券、成立欧元区财政部等建议,都是这一视野的体现。但是,这些建议要么不起作用,要么根本不可能实施。所以,只要不能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将欧元区变成一个主权国家,当前和今后所提出的任何建议与措施,事实上都无助于欧元危机的根治。而要将欧元区变成一个国家,基于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似乎看不到任何可能性。

      如此看来,欧元危机和希腊危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至少不完全是一回事。某种意义上,希腊危机可以度过,欧元危机若只囿于欧元机制范围内则无法解决。希腊的主权债务违约和重组,可能性越来越大。希腊危机的最终摆脱,不仅希腊公众和外国债权人要付出代价,而且很可能以退出欧元区为最后手段。这势必造成欧元机制的退缩。这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拥有全球最大外汇储备的国家,中国应当对购买欧元区国家尤其是那些薄弱国家的债券持慎重态度。眼下首先应当避免的是,为了急于同欧元区某些国家加深外交关系,或者急于打开对方市场,扩大双边贸易规模,而轻易承诺购买该国债券。不然,最终受损的是中国国家和民众利益。要知道,欧元问题,绝不是中国承诺购买欧元债券所能够缓解的。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