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海
商务部门官员上周末表示,奢侈品关税争议要以扩大国内消费为根本出发点。之前,该部门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仍然存在分歧,中国政府各部委已就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中国奢侈品关税将下调,最大幅度或达15%。但对关税有着更大发言权的部门则声称,没有听说要调整中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关税。那些崇尚重商主义、推崇产业地位的专家,也同样反对降低进口关税。
不同部门间对于降低奢侈品关税的意见不一,反映的是不同部门的利益不一致。但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报告预计,到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146亿美元,这将是全球各国奢侈品消费的一个新高峰。去年国人在海外的奢侈品消费是在国内的4倍。而据有关部门的数据,2010年中国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近1.05万亿元;关税2027多亿元,两者合计,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29.5%。可见如果按照世界奢侈品协会的口径,即使是全部奢侈品消费都转移至国内,即使是免除全部奢侈品关税,对于消费回归、改善贸易平衡和经济转型、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等等,意义也并不大。
因此,降低奢侈品进口关税虽然对于中国经济有正面作用,但是不重要。而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2010年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等进口流转税和关税合计近1.21万亿元,是奢侈品消费金额的数百倍,说明全体进口商品的进口关税有很大下降空间,同时也说明,国人的奢侈品概念范围比世界奢侈品协会口径大很多,把许多中档商品归结到了奢侈品,从而征收了较高的税收。在6月CPI已达6.4%这个35个月来最高水平、全年CPI破5几乎成为定局的时候,公正地说,降低奢侈品关税也是必要的,但在排序上不应置于优先地位。因为有更多产品,需要尽快地降低其进口环节关税,以改善中国的民生。
所以,现在有必要把那些已成为国人日常消费品的东西从奢侈品里抽离出来,不再作为奢侈品对待,将这些商品的关税根据情况适当降低。这些不再作为奢侈品对待的中档商品,可以按照与民生的关系分为几类。第一类是日常消费品,比如化妆品。第二类生活、工作必需品,比如Iphone、Ipad、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和海外的中档汽车等。第三类是生命必需品,典型的就是进口洋奶粉等。
笔者以为,对第一类商品的关税可以适当降低,因为这些进口商品的重要性一般。而第二类商品宜较大幅度降低关税,因为这类商品与当今中国人的生活、学习、工作有较大联系。至于第三类商品,则应极大幅度降低甚至免除进口关税,因为这些商品在中国目前非常稀缺,并且直接关系生命和健康。婴幼儿奶粉对于中国家庭和婴幼儿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婴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成长。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需要根据进口商品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前面提到的第三和第二类商品,尽快将减免关税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就拿婴幼儿奶粉来说,原因有三。第一,经过前些年的“大头娃娃”、“三聚氰氨”、“皮革奶”、以及最近的“新国标降低标准”等奶业的连续事件的冲击,已经使国民对于国产奶制品产生了不信任,尽管可能有个别奶企已经改善了质量,但是为了中国数千万家庭和婴幼儿的生命健康,完全有必要极大幅度地降低甚至免除进口奶粉在进口环节的所有税收。第二,目前中国大多数家庭收入不高,不少家庭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给孩子购买洋奶粉,还有不少家庭买不起进口洋奶粉。第三,最近洋奶粉掀起了涨价潮,据报道,在有关部门约谈6家“洋奶粉”两个月后,外资品牌奶粉价格再次上涨。这股涨价的势头理该设法遏制,减免税收,应是见效最快的手段。
把民生问题,尤其是关系到中国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应能在降低和免除关税上形成正确的认识。首先,即使是因为减免关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入,但是其对于财政收入的负面影响小于其对于中国促进消费和贸易平衡以及减轻宏观经济对于外部市场的依赖、经济转型等方面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更重要的,即使是其暂时对于部分产业如奶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这种负面影响远远不及其对于改善国人生活品质甚至保障生命健康上的正面作用。中国目前是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诸多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早已不必靠关税壁垒来赢得产业发展的空间了。再说,据最新报道,今年上半年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2%;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增长37.1%;关税同比增长32.1%,财政和关税都有能力大幅减免普通商品的进口关税。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公司(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