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期货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贵金属牛市延续 黄金过后是白银?
  • 机构观点
  • 大豆抛储传闻突袭 专家称实质影响有限
  • 打破僵局
    需要金融股有所作为
  • 期指市场运行总结及改善建议
  • 青岛证监局与中金所
    合办期指研修班
  • 丁二烯暴涨利好沪胶
  •  
    2011年7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市场·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市场·期货
    贵金属牛市延续 黄金过后是白银?
    机构观点
    大豆抛储传闻突袭 专家称实质影响有限
    打破僵局
    需要金融股有所作为
    期指市场运行总结及改善建议
    青岛证监局与中金所
    合办期指研修班
    丁二烯暴涨利好沪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指市场运行总结及改善建议
    2011-07-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湖期货研究所 蒋林 (F0260358)

      股指期货自上市一年多以来,所取得的成功值得肯定。期现指数波动的一致性以及成熟的成交持仓比充分反映了成熟市场的特性。投资者开户参与率自初期的50%上升至当前的89%,标的指数波动率的环比降幅创历史新高,期间各合约运行平稳,到期交割日效应从未发生,种种迹象暗示着国内金融期货市场稳步向前发展。肯定的同时,市场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诸如持仓规模徘徊不前、机构参与意愿较低以及中小板股票波动剧烈等现象。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三个改善建议:

      建议取消或减少交割费:加上降低远期合约的保证金和手续费,并将股指合约数量从目前(2+2)改为(3+2),所达到效果将会更好。原因如下,一是期指市场实行现金交割制度,并没有实际交货压力,交割成本可谓很低;二是现行四个合约中,仅当月合约最活跃,其余流动性较差,机构只能交易最近合约。这样换月操作无法避免,而换月的各种成本非常之高。假如取消交割费,机构就不需要移仓,而是直接在后期合约上建仓,有助于大大提高机构持仓比例;三是自股指上市以来,投资者相当理性成熟,市场交割稳定,完全没有到期日效应;四是股指标的是沪深300指数,300只权重股难以被操控,即使交割量很大,也不会有到期日效应(实际控制现货指数资金量是无法通过操纵股指来获得收益的);五是股指合约交割价为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难以实现操控。

      建议开放5档行情报价:机构迟迟不愿进入股指市场源于多种因素,比如目前持仓量规模偏小,市场成交速率过快,体现了市场深度不够,造成他们对风险控制方面的担忧。提议开放5档行情报价,原因如下:一是目前一档报价,市场可见深度不够,机构大单不敢随意参与;二是股指买卖盘消耗速度在整个期货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消耗过快,宽度不够,需要深度来补充;三是股票现货为5档行情报价,股指市场应与其统一;四是开放5档行情,有助于机构更多采取现价单挂价形式等待成交,而非现在更多采取的市价或者超价形式的主动成交模式,有利于降低市场异常波动现象;五是开放5档报价的直接效果是市场交易频率能有所下降,减少市场毛刺,机构持仓会进一步增加。

      金融期货新合约建议:自股指期货上市以来,大盘指数的年化波动率大幅锐减。2009年上证指数振幅为89%,而2010年上证指数振幅减至30%,环比降幅创历史新高。但是,反观同期中小盘股,波动率异常激烈。从风险防范降低资产泡沫的角度考虑,当前市场迫切需要中下盘指数股指合约的发行。根据海外成熟市场经验,第二只股指期货能否起到互补效应,是未来该合约能否活跃的基本条件。例如,英国的FTSE 250与FTSE100样本股叠加较多,相关性较高,缺乏替代效应,其交易量十分低迷,远不如先上市的FTSE100指数期货。另外,国外经验指出一般先推出标的大盘股指数期货合约,而后推出标的中小盘以及行业指数期货合约。在标的指数的选择上,笔者认为中证500指数最为合适(见样本股定义)。

      总体而言,不论交割费用的减少或取消、合约分布的变换,或是开放5档行情报价,都不会改变现有期指市场的平稳运行,相反,会大大增加机构投资者的兴趣,促进市场进一步的成熟壮大。另外为了保护投资者能够更好地防范资产泡沫,控制投资风险,适时推出中小盘指数类风险对冲工具也是目前市场迫切需要的。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