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靓丽的半年报相比,期货业2011年的年中“成绩单”显得颇为扎眼。
此前,中国期市经历了四年的行业“大牛市”,国内期货交易量从2006全年成交21万亿,到2010年一举冲过了300万亿的大关。连续多年近乎或是超过翻倍的成绩,让“下滑”两个字早已被期货行业淡忘。
然而,从去年年底开始,取消手续费优惠制度、限制开仓手数制度、提高保证金比例、“大合约”制度推出……一系列的监管措施让期货业成为“防通胀”的要冲,交易量的下滑动摇了期货公司依靠手续费生存的基础,也让期货公司的经营陷入窘境。
时至今日,国内期货行业尽管拥有股指期货这顶金融市场“皇冠”,但基本还是依靠着单一的经纪业务而“靠天吃饭”。加上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让行业在强势监管到来的时候处处受掣。转型,摆在了中国期货业的面前。“变亦变,不变亦变”,这场“艰难时世”下的期货变局,已经箭在弦上。
⊙记者 叶苗 ○编辑 毛明江
期市成交量掉头向下
上半年商品期货日均成交额为7765亿元,相比于去年下半年的1.05万亿元,下滑了26.1%,与去年上半年同期的8198亿元相比,也下降了5.28%。随着期货市场成交量的大幅下滑,经历了连续四年快速增长的期货市场开始经历“艰难时世”。“如果按目前的趋势,到年底有一半的期货公司将要亏损。”
“我们这些期货公司老总凑在一起,都说做不了,不想做了。”这是上海一家传统大型期货公司总经理的感叹。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收盘,三大商品交易所的成交总额定格在92.4万亿元。在三大交易所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额为34.9万亿元,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成交额为15.5万亿元,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成交额为42万亿元。据计算,上半年商品期货日均成交额为7765亿元,相比于去年下半年的1.05万亿元,下滑了26.1%,与去年上半年同期的8198亿元相比,也下降了5.28%。
期货市场的另一极——股指期货上市一年以后,原本外界预想的“大期市”并没有出现。股指期货市场的成交额也呈现同步下滑,与去年上市初期的成交相比落差较大。日均成交额较去年下半年的总成交额下滑了29%,较去年上半年下滑了17.4%。
对于依靠手续费吃饭的期货公司来说,成交量的下滑无疑是最为可怕的。“幸好有股指期货的这个增量,弥补了商品期货下滑带来的影响。”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公司上半年仅是盈亏平衡,下半年可能状况会好一些,这样今年估计能跟去年打平。
“如果按目前的趋势,到年底有一半的期货公司将要亏损。”上海中期总经理吴素萍表示,当下期货公司的日子较为难过。尤其是一些没有券商背景、以中小投资者的手续费为主要收入的公司,尽管手续费改成了双边征收,但投入产出比依然在下降。一些中小期货公司甚至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据了解,从区域来看,上海、浙江的期货公司成了重灾区。“浙江期货公司以浙系本土资金为主力军,长年以来已经有了一支较为稳定的个人投资者队伍,而上半年的钱荒使得浙江当地的资金链趋紧,很多资金抽离了期货市场,较高的借贷成本使得资金流向了收益较高的民间借贷,而且上半年平淡的期货行情也让资金对期市的兴趣下降。”浙江永康一家期货营业部的林先生表示,上半年尽管保证金数量尚可,但经纪业务“乏善可陈”。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1—5月,浙江12家期货公司中有1/3亏损,这种情况在往年是很少有的。
另据了解,由于扩张较快、投入较大,并且手续费竞争极为激烈,上海地区的期货公司状况更是严峻,上半年发生亏损的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半。
与期货市场的紧迫形势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两个市场发生的微妙变化:一是国内电子盘市场;二是外盘期货。一方面,国内各地方“交易所”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吸引了一部分投机资金进入那些比期货市场监管弱很多的市场。另一方面,外盘交易也愈加活跃。“做外盘”已是暗流汹涌,到境外市场开户的投资者与日俱增。
“大合约”下散户缩水
年初开始的“大合约”浪潮,让以散户经营为主的期货公司感到了极大的压力。正是因为散户市的特点,当期货市场面临较大力度调控的时候,以成交量为基础赚取手续费的模式就会很危险。但从长远看,也逼得期货公司不断开发产业客户和套保客户,让自己从“靠天吃饭”的经营方式中超越出来。
众所周知,中国期货市场是“散户市”而非“机构市”,而正是这一特点,让市场在寒冬下显得尤为脆弱。
何谓“散户市”,国内最大期货公司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们永安期货就算过一笔账,产业客户手续费的贡献率只有8%,中小散户的权益只有8%,而手续费的贡献率是占到了42%,所以从企业的本身经营来讲,你心里要清楚。”
如果说前面三个措施(取消手续费优惠制度、限制开仓手数制度、提高保证金比例)是对短线炒作的极大抑制。那么从年初开始的“大合约”浪潮,更是让以散户经营为主的期货公司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先是上期所宣布修改燃料油期货合约,将交易单位扩大5倍,紧接着铅、焦炭期货也相继推出了较大交易单位的合约。可以说,中国期市的“散户市”结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实践过程看,今年上市的两个新品种:铅和焦炭并没有以往新品种上市的凶猛势头。先来看铅,其主力合约3月24日上市时的持仓量为9696手,而截至7月18日收盘,持仓量也仅在9930手,其7月以来的日均成交量仅为上市首日的2.6%。再来看焦炭,其主力合约的持仓量较上市首日有所增长,但是7月以来的日均成交量也仅为上市首日的18.5%。这与2009年钢材、PVC、稻谷三大品种上市时造成的期货大牛市不可同日而语。
业内人士表示,新品种的表现与“大合约”是否有直接关系,目前尚难断言,毕竟这些品种的市场基础都比不上当年的钢材。另外,“大合约”相对于其他措施,对于市场的影响并不那么剧烈,但是这场主动推动“散户市”向“机构市”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层对于未来期货市场的构想。这场被某些业内人士喻为“隔离散户”的变革发生在期货市场整体下滑的2011年,也不得不引发市场人士更多的思考。
“大合约是不是改革方向要具体分析,这里有个品种问题,有些品种适合,有些则不一定。” 广发期货总经理肖成表示,大合约背后是期货市场的流动性和客户结构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研究。“不能说大合约就代表了未来方向,也不能说迷你大合约就是未来道路。一定要根据品种需求,要根据品种对应的客户结构来考虑。”
台湾期货专家方世圣表示,对于一个市场来说,客户组成成分越丰富,参与人数越多,深度越厚,流动性的风险才越小。而且一旦期价上涨,大合约的价值会越来越高,导致一些投资者“玩不起”,法人机构一旦缺少对手盘,对于市场也会有影响。“一旦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散户的流动性风险。”
“防通胀”让期货公司很受伤
期货市场的大发展又偏偏遭遇到了“防通胀”的大环境。取消手续费优惠制度、限制开仓手数制度、提高保证金比例、“大合约”制度的推出——这“四大撒手锏”的祭出,至今都让整个行业难以缓过劲来。在去年大发展的情况下,很多期货公司都选择了增资扩股,并增加了各地网点布局的投入。当快速增长的前提消失后,行业盲目扩张的“苦果”也开始显现。
去年11月16日,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总成交额达到了1.96万亿,创出了中国期货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当年10月,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国庆之后爆发出了一轮史无前例的行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急剧上涨,部分品种的价格更是在短短几个月内翻倍,市场的交易热度也急速升温。
也就是这轮高潮,成为了四年期货业大牛市的分水岭。从当年10月开始,各家交易所就开始出台措施给市场“降温”。交易所出台的措施涉及了三个方面,一是取消手续费单边收取的优惠制度,二是通过异常交易行为监管限制开仓手数,三是提高了相关品种保证金比例。这三条措施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短线炒手来说,这样的措施几乎是让短炒空间消失了。
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它们赖以生存的手续费收入基础发生了动摇。
而这一切,都必须放在当时整个中国经济的大环境下去看待。其实也正是从去年10月开始,国内通胀的势头愈来愈猛烈,“防通胀”成为了主要任务。
“期货市场在价格上非常敏感,如果价格走高,方方面面都会感觉压力很大。大家都希望这个市场不要有什么声音,希望期货价格能往下走。”上海某公司老总表示,在这样的社会氛围和政策指导下,今年的期货市场出现下滑就可以理解了。
业内人士表示,从宏观经济的大环境看,防通胀的任务较为严峻,期货市场已经为整体经济作出了“牺牲”。一方面是社会资金受到货币政策转向影响,资金链偏紧,这也影响到了期货市场;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抑制投机的政策开始发挥作用,资金挤出效应明显。
而对于期货公司来说,在去年大发展的情况下,并没有准确预料到今年的市场情况。由于保证金规模的大幅扩展,很多期货公司都选择了增资扩股,并增加了各地网点布局的投入。当快速增长的前提消失后,盲目铺大的“摊子”就成为庞大的负担。
同时,监管层对于期货公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是合规上的要求,很多岗位都必须要到位。但这些岗位不一样产生效益。其次在技术上的要求也非常高,各家公司投入都很大,但是我们从市场的回报还相当少。”有期货界的人士这样抱怨。
“困境也好,调整也罢,行业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也不可能永远是顺风顺水的,适当地发生一些调整,特别是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短期内是可以承受的。”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说,从期货公司的发展角度看,从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上看,期货公司的确需要放慢自己的发展节奏。“这种过快扩张有可能会伤害公司行业后续的管理能力,也会使我们在能力不具备的情况下,过早承担过大的责任。”
“艰难时世”
倒逼行业转型
面对当前的困境,期货业必须要走两条路:一是期货公司通过内生性变革,将经营重点转为为机构和产业客户服务;二是呼吁监管层尽快推出创新业务,让期货公司从单一的经纪业务转型成为具备资产管理功能的金融机构。
经历了颇为艰难的上半年,中国期货行业将迎来怎样的一个下半年呢?作为经纪公司,手续费收入的大幅下滑,而调控政策并没有松动迹象,期货业究竟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走出困局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必须要走两条路:一是期货公司通过内生性的变革,将经营重点转为为机构和产业客户服务;二是呼吁监管层尽快推出创新业务,让期货公司从单一的经纪业务转型成为具备资产管理功能的金融机构。
“这些困难应该都是阶段性的,期货市场必须在质量上有所提高。”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说,期货市场要恢复到以前的发展速度是需要一些时间,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这个过程没有停止。徐凌介绍,海通期货的保证金规模在一季度还逆势增长了20%,公司在拓宽新渠道,开发新客户上“苦练内功”。
从趋势上看,期货市场是专业市场,发展趋势就是“散户”越来越少,套期保值客户和以基金等为代表的机构客户越来越多,欧美成熟期货市场机构客户比例可以达到80%以上。既然依靠散户的手续费已经难以为继了,不如趁着这轮调整的东风,对客户结构进行较大的“手术”,既是期货公司不得不做的任务,也是期货公司的一大机遇。
其实,从期货行业看,亏损者不少,但健康发展,甚至是逆势做大的公司也为数不少。例如永安期货,其保证金规模一度超越了80亿,上半年继续维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国泰君安期货、广发期货、海通期货等券商系公司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
另外,还有几类公司也走势不错:一是新兴券商系公司,由于其主营业务在股指期货方面,且控股券商支持力度较大,因此增速很快;二是现货背景强大的公司,由于其主要是为产业套保客户服务,上半年的业务不减反增。
专家表示,期货市场要实现质的提升,就得逼迫期货公司做好差异化竞争和服务产业客户,发挥好中介功能。同时,在行业出现分化后,监管层也应该主动推动和鼓励期货公司之间兼并重组,鼓励大型期货公司做优做强,而不是像目前这样,券商系公司在自身对商品研究不足的情况下硬攻商品市场。传统类公司在缺少IB网点支撑的情况下拓展股指期货,结果就是恶性费率竞争和资源的极大消耗。“目前160多家期货公司的格局,就是导致谁都吃不饱,谁也做不大,不能再继续纠结于低水平的费率竞争了。”
“其实期货公司可以寻找的点是很多的。” 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表示,有的公司就是增强自身市场营销的专业能力,有的就是增强专业咨询的能力,有的公司就是搞好技术服务的能力。
广发期货总经理肖成表示,2011年就应该是期货公司的转型之年,期货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的股东背景和现货资源,确定自身发展道路,形成核心竞争力。
“未来一些公司定位是综合性的,商品、股指以及未来境外业务都要发展;券商系公司要以为金融客户套期保值为主要职能,比如中证期货、招商期货;一些传统商品期货公司,则要利用好自身的股东资源,比如中粮集团下的中粮期货、江铜集团下的金瑞期货等,就为其母公司的套期保值服务;一些公司将以区域性的发展为主;还有一些将以特定的客户群体为主。” 他说。
转型抓手:
资产管理与投资咨询
CTA(即商品交易顾问)业务被整个行业寄予了厚望。CTA 主要是通过提供商品期货、期权相关产品的买卖建议和研究报告,或者直接代理客户进行期货、齐全交易而获取报酬的业务形式。本身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期货资产管理,另一个是投资咨询建议。
在调控政策维持强势的同时,期货界也希望监管层能适时开出更多的创新业务。
目前来看,投资咨询业务将很快正式实施,期货业常年以来的单一经纪业务行将被打破。但是,更能产生利润的资产管理和境外代理两项创新尚没有动作,尤其是以CTA为(即商品交易顾问)突破口的资产管理业务,被整个行业寄予了厚望。
“中国的期货公司具备了做CTA业务的基础。资本实力上,我们现在已经有净资本10个亿的公司;技术能力上,期货公司的技术能力大幅度的提高;研究能力上,很多期货公司的研究所形成了系列化、产业链的研究,研究能力不亚于很多的研究机构,数据的收集在很多现货产业里面都是领先的,背后还有大量的产业资源和经济业务管理的巨大的产业资源;合规建设上也做得不错。同时在这些能力的建设上,我们也就拥有了人才的培养能力。”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这样形容期货公司对于CTA的期待。
从国际上看,期货 CTA 业务是期货管理的主流方式,属于资产管理业务。CTA 业务主要是通过提供商品期货、期权相关产品的买卖建议和研究报告,或者直接代理客户进行期货、齐全交易而获取报酬的业务形式,本身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期货资产管理,另一个是投资咨询建议。
马文胜表示,市场也对期货公司CTA业务有着巨大的需求。单就25个大宗商品来说,中国每年涉及的25个大宗商品的年消费总额大概是8万亿,现在的大宗商品年平均波动率在40%,有3.2万亿大宗商品的系统化风险,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市场来对冲。“这3.2万亿当中哪怕有5%的系统化风险的对冲,交给我们的CTA来做,我们的空间也很大。”
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表示,在金融期货推出后,接下去应该尽早推出期权,因为套期保值者对于期权的使用肯定要比对期货的使用会更多一些。
“中国的期货市场一定要转型,从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转型,但其实对于散户来讲,行使一些买卖的权利,买进看跌、看涨期权,对于他们风险保护会更加完整一些,我觉得期权有可能是中国期货市场从散户投资者为主,向机构投资者为主转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