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 视点
  • T7:钱沿 聚焦
  • T8:钱沿 广角
  • 权益类投资的“危与机”
  • 上半年表现乏善可陈 券商集合理财期待扭转颓势
  • 回暖的下半年 敢问“基会”在何方
  • 灾害风险预防:
    企业的“必做功课”
  •  
    2011年7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钱沿 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钱沿 聚焦
    权益类投资的“危与机”
    上半年表现乏善可陈 券商集合理财期待扭转颓势
    回暖的下半年 敢问“基会”在何方
    灾害风险预防:
    企业的“必做功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半年表现乏善可陈 券商集合理财期待扭转颓势
    2011-07-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欢

      ⊙记者 张欢

      

      随着众多中小券商获得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权,资产管理逐渐成为券商的常规业务。然而今年券商集合理财的整体表现却是乏善可陈,除了今年成立的新产品外,上半年所有集合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仅为-5.2%,而同期沪综指的收益率为-1.64%。

      与此同时,今年券商集合理财呈现扩容态势,上半年新设立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计51只,总规模为422亿份,而2010年同期则只有40只产品成立,成立规模为371.3亿份。但值得注意的是,单只产品的规模却出现缩水,且呈现逐月减少现象,平均发行规模已从3月份的13.16亿份降至6月的6.21亿份。

      

      业绩堪忧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处于存续期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有230只。今年以前成立的172只集合理财产品中,仅有25只收益为正,占比不到15%,并多以货币型和债券型为主,其中债券型的“国泰君安君享稳健”以5.01%的收益率拔得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头筹。

      此外,另有部分混合债券型和偏债混合型产品也位居正收益产品之列。取得正收益的股票型产品仅有银河证券管理的“银河99指数”,其上半年的收益率为0.70%,。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股票型产品的平均回报率为-4.73%,混合型产品的平均回报率为-6.65%,债券型产品的平均回报率为-0.82%,FOF型产品的平均报率为-6.5%,货币型产品的平均回报率为1.8%。2只QDII产品中金大中华股票配置和国泰君安君富香江上半年的总回报率分别为-6.31%和-10.82%。

      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型和债券型产品的收益相对稳定,且债券型产品往往与股市走势呈现“跷跷板”效应,适合追究稳定收益的保守型投资者。在上半年两市整体表现乏力的背景下,货币型和债券型表现自然领先于其他类型的产品。

      但随着通胀有可能在三季度到达高点,且货币紧缩政策为代表的“政策底”有可能在近期到来,下半年股票型产品的表现或将显著强于上半年,全年收益率排行榜的结构有可能出现转换。

      

      颓势待转

      发行规模方面,上半年共有33家券商管理人发行产品,包括恒泰证券在内的多家中小券商发布了其首只集合理财产品。和去年动辄几十亿的发行规模相比,上半年成立规模超过20 亿份的产品仅有5只,其中广发理财5号成立规模为48.43亿份,位居所有产品之首。

      而从产品投资类型看,混合型产品仍成为主流,上半年总计有34只混合型产品发行。这也就意味着,这是投资者比较青睐的品种。另外,FOF以其良好的避险功能受到券商和投资者青睐,上半年累计发行8只,位居其后。此外,上半年各家券商累计发行债券型产品2只,股票型产品3只,QDII1只。

      不过,尽管2011年上半场券商集合理财表现不佳,但进入2011年下半场,券商们依然摩拳擦掌,期待扭转颓势。尤其是进入6月以来,随着大盘逐渐回稳,一些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净值有了明显回升。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以来有15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取得了正收益。

      但分析人士亦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券商加入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队伍,在市场整体容量相对有限的背景下,若大盘萎靡不振,单只集合理财产品规模缩水的情况仍将延续。

      “沿着上述思路,投资者可以调整集合理财产品的投资思路。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货币型和债券型仍是不错的配置选择,但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兼具稳健和收益双重特性的FOF产品,以分享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的市场机会。”分析人士说,“而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可以积极布局股票型产品,选择范围应不局限于上半年排名靠前的产品。因为随着下半年市场企稳回暖的概率不断增大,市场风格或将出现改变,因而产品之间的收益水平也有可能出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