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封十二版)
■
图30 近三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占总样本的比例如图31所示:2008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所占总样本的比例为3.31%,2009年所占比例为2.55%,2010年所占比例为5.32%。
■
图31 近三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
(4)近三年是否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2008、2009、2010三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32所示:2008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5.86,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0.05;2009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5.66,未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1.16;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8.95;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5.84。由以上数据可知,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低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但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
图32 近三年是否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五、多元回归分析
(一)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项研究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评分作为因变量,企业规模、上市时间、2009年度是否亏损、前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和前三名董事会成员薪酬总额作为解释变量,以交易所、行业、实际控制人作为控制变量,从公司特质、公司治理等相应指标判断其对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具体指标含义见表15:
表15 变量含义及计量规则一览表
■
■
分析结果表明(表16):(1)内部控制水平与上市公司的规模正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63,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2)内部控制水平与上市时间负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48,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即上市时间越短,内部控制水平越好;(3)内部控制水平与2009年度是否亏损负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536,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即2009年度盈利的公司比2009年度亏损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更好;(4)内部控制水平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不相关;(5)内部控制水平与前三名董事会成员薪酬总额正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118,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即前三名董事会成员薪酬越高,内部控制水平越好。
表1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结果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二)内部控制水平与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回归分析
(1)2010年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关系
本项研究以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为因变量,以2010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17)表明,投资资本回报率与内部控制总评之间呈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8.42,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
表17 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回归结果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2)近三年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关系的实证结论
2008、2009、2010三年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关系的实证研究结论如表18所示,2008年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93,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2009年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25,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2010年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8.42,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三年的实证研究结论都表明,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表18 近三年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关系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六、结论
1.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呈逐年提升的趋势,2010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与2009年相比提升了22.40%,与2008年相比提升了28.57%。
2. 2010年,我国有16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76.86%。在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99.20%的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的,0.68%的上市公司未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出具结论,0.12%的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未得到有效实施。按照2010年是否披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其实证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优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汇总2008、2009和2010三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依据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分类汇总2008、2009、2010三年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得出,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2010年,我国有875家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样本量的41.57%。在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中99.77%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出具的为无保留意见,对其中0.11%的上市公司出具的为保留意见,对其中0.11%的上市公司出具的为否定意见。按照2010年是否出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其实证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汇总2008、2009和2010三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数据,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依据是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类汇总2008、2009、2010三年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得出,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略有波动,但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4.2010年,我国有2023家上市公司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占总样本量的96.10%。按照2010年是否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其实证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优于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汇总2008、2009和2010三年上市公司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依据是否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分类汇总2008、2009、2010三年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得出,已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的趋势。
5.2010年,我国有1902家上市公司披露设立了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占总样本量的90.36%。按照2010年是否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其实证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优于未披露是否设立该机构的上市公司。汇总2008、2009和2010三年上市公司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依据是否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分类汇总2008、2009、2010三年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得出,已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略有波动,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2010年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比2009及2008年都要高;未披露是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的趋势。
6. 2010年,162家上市公司被ST,占总样本量的7.7%。按照2010年是否为ST股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其实证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非ST股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优于ST股的上市公司。汇总2008、2009、2010三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发现非ST股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略有波动,但2010年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比2008年和2009年都要高。
7. 2010年,由于违法违规而被监管机构处罚的上市公司共50家,占总样本量的2.38%。按照2010年是否违法违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其实证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优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汇总2008、2009、2010三年未违法违规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发现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低于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但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8. 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有112家,占总样本量的5.32%。按照2010年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其实证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汇总2008、2009、2010三年实施股权激励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低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但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9. 内部控制水平与上市公司规模正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63,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内部控制水平与上市时间负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48,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即上市时间越短,内部控制水平越好。内部控制水平与2009年度是否亏损负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536,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即2009年度盈利的公司比2009年度亏损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更好。内部控制水平与前三名董事会成员薪酬总额正相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118,并在1%的水平下显著;即前三名董事会成员薪酬越高,内部控制披水平越好。
10.投资资本回报率与内部控制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8.42,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内部控制水平越好,上市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越高。汇总2008、2009、2010三年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之间关系显示,三年的实证研究结论都表明,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七、建议
(一)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格式
财政部等五部委已经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体系,并规范了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然而,本研究在收集与整理内部控制相关数据时,发现各公司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格式并不统一,某些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时按照五要素的形式披露,某些公司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的十八项应用指引来披露,某些公司仅说明董事会已经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未进一步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内容及结果等。会计师事务所为上市公司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格式及内容也较为混乱,如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审核依据各不一致,有《内部审核指导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香港会计师审计准则》等等。建议上市公司管理层统一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如实反映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及一般缺陷。建议会计师事务所统一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依据2008、2009和2010内部控制白皮书三年的实证研究结论,内部控制与投资资本回报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投资资本回报率反映了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综合指标,投资资本回报率的提高是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等目标的基石。因此,建议上市公司优化与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管控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提高投资资本回报率。
(三)制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上市公司的提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水平有所提升,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比例达到76.86%,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比例达到41.57%。然而,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低于1%,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认为上市公司失效的比例也低于1%。在99%以上认为自身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的上市公司中,多家上市公司存在着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其内部控制体系实质上是失效的,以2010年违法违规及财务重述的数据为例,我国有50家上市公司由于违法违规而被监管机构处罚,占2105家上市公司的2.38%;截止2011年4月30日,我国已有93家上市公司对2010年的年报进行财务重述,占2105家上市公司的4.42%。除此之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存在着安全质量环保等问题,如双汇发展、紫金矿业等公司。与我国相比,美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比例高达13.8%。针对此种现象,建议监管机构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督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可以借鉴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中的906条款对隐瞒内部控制缺陷、虚假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上市公司进行严厉处罚,以此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四)加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依据2008、2009和2010三年内部控制白皮书的实证研究结论可知,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优于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等机构的设置是企业加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这一结论显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因此,建议加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健全机构设置以及明确权责分配,提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五)建议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和建立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董事会及管理层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依据2008、2009、2010三年内部控制白皮书的实证研究结论可知: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这一结论表明实施股权激励能够使管理层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能为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动力,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最终实现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负有直接的责任。依据2008、2009、2010三年内部控制白皮书的实证研究结论,内部控制水平与前三名董事会成员薪酬总额正相关。由此结论可见,董事会薪酬总额的提高能促使董事会更加重视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都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制度,并将内部控制水平与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因此,建议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作为董事会成员的一个绩效考核指标,使董事会成员更加关注内部控制建设,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变量 | 符号 | 变量取值方法及说明 | |
因变量 | 内部控制 状况 | IC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评分 |
解释变量 | 企业规模 | SIZE | 2010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
上市时间 | YEAR | 公司上市至2010年的年限 | |
2009年度是否亏损 | LOSS | 虚拟变量,若2009年净利润为负取1,否则取0 | |
前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 | TBSC |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 |
前三名董事会成员薪酬总额 | TDS | 前三名董事会成员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 |
控制变量 | 交易所 | SE | 虚拟变量,深市为1,沪市为0 |
行业 | INDUSTRY | 虚拟变量,按照证监会的行业划分依据 | |
实际控制人股权性质 | ACSP | 虚拟变量,依据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进行区分 |
变量 | Coefficient | t-Statistic | Prob. |
常数项 | -0.61 | 0.539 | |
解释变量 | |||
SIZE | 0.633*** | 3.52 | 0.000 |
YEAR | -0.448*** | -9.76 | 0.000 |
LOSS | -1.536** | -2.08 | 0.037 |
TBSC | 0.013 | 0.88 | 0.380 |
TDS | 1.118*** | 4.37 | 0.000 |
控制变量 | |||
SE | 控制 | ||
INDUSTRY | 控制 | ||
ACSP | 控制 | ||
A-R2 | 0.185 | ||
F | 27.300 | 0.000 | |
样本量 | 1749 |
变量 | Coefficient | t-Statistic | Prob. |
常数项 | 12.9 | 0.000 | |
IC | 8.42** | 3.89 | 0.028 |
A-R2 | 0.08 | ||
F | 11.44 | 0.000 | |
样本数 | 1749 |
年份 | 相关系数 | P值 | 拟合度 | F值 | T值 |
2008 | 0.093*** | 0.001 | 0.08 | 11.54 | 3.40 |
2009 | 0.225** | 0.028 | 0.03 | 4.84 | 0.18 |
2010 | 8.42** | 0.028 | 0.08 | 11.44 | 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