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由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两部分组成,其中评价体系由《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构成。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实施时间表为: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正在稳定推进。2011年1月24日,证监会召开了“资本市场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之后证监会上市部颁发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上市部函[2011]031号),其中规定了2011年度实施内控规范或者参与试点的公司,具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按规定实施类,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8家,按规定2011年应实施内控规范,第二类是自愿试点类,在上市公司自愿的基础上,根据证监会和证监局的推荐,共选取了216家公司参加内控规范试点。
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博)是中国领先的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一直致力于研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和构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已经连续三年研究并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2008年6月24日,迪博在《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上发表《中国上市公司2008年内部控制白皮书》;2009年7月16日,迪博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上发表《中国上市公司2009年内部控制白皮书》;2010年9月2日,迪博在《中国证券报》和《上海证券报》上发表《中国上市公司2010年内部控制白皮书》;今年,迪博将一如继往地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基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描述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情况;迪博后续还将基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将内部控制评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相结合,以指数的方式定量化地衡量所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并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
本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供指引,以及为监管部门了解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提供依据。本研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项目批准号7097207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内部控制、过度投资与财务危机”(项目批准号09YJA790199)和财政部立项、中国会计学会管理全国重点会计科研课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KJB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涵盖沪深证券交易所在2010年12月31日前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36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5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187家。本研究中衡量的内部控制水平都是基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其中,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公司治理”、“重要事项”一节或者单独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由于本研究中的数据来自于手工搜集,量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
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我们制定了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督在内的五大一级指标以及下设65个二级指标。若公司披露了二级指标的相关内控信息,此项即为1;否则为0,满分为65分。我们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分为5个等级,得分在[52,65]之间的公司为5A级,得分在[39,52]之间的公司为4A级,得分在[26,39]之间的公司为3A级,得分在[13,26]之间的公司为2A级,得分在[0,13]之间的公司为1A级。2010年,内部控制水平为5A级的上市公司有10家,占总样本的0.48%,内部控制水平为4A级的上市公司有274家,占总样本的13.02%,内部控制水平为3A级的上市公司有711家,占总样本的33.78%,内部控制水平为2A级的上市公司有945家,占总样本的44.89%,内部控制水平为1A级的上市公司有165家,占总样本的7.84%,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
图1 2010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
随着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日益重视,以及上市公司积极地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呈逐年提升的趋势,如图2所示: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的均值为20.23,2009年为21.25,2010年为26.01。2010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比2009年提升了22.40%,比2008年提升了28.57%。
■
图2 近三年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对比(依据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环境中包括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因此,本研究在内部环境中增加了“设立战略委员会”和“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两个指标,内部控制指标体系由2008年和2009年的63个指标增加到65个指标。为了使三年的内部控制水平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对2008年和2009年的内部控制总评及内部环境要素的得分进行了调整。)
四、统计分析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0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状况
2010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如图3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105家上市公司中,161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76.86%,487家上市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占总样本量的23.14%。
■
图32010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
在1618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中,1605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的,不存在重大缺陷,占总样本量的99.20%;11家上市公司未出具结论,占总样本量的0.68%;仅2家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未得到有效实施,占总样本量的0.12%,如图4所示。
■
图4 2010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结论( S*ST恒立、绿大地两家公司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未得到有效实施。)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0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和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1所示:2010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及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得分都高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
表1均值比较表
■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2所示:2010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表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3)近三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状况,如图5所示:2008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602家公司中,1076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526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09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763家公司中,1108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655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10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中,1618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487家公司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
图5近三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状况
2008、2009、2010三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如图6所示:2008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为67.17%,2009年披露的比例为62.85%,2010年披露的比例为76.86%。由以上数据可知,2010年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比2009年提升了14.02%,比2008提升了9.7%。
■
图6近三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比例
(4)近三年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的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与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7所示:2008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4.60,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1.32;2009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6.40,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3.32;2010年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28.58,未披露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为17.47。由以上数据可知,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
图7近三年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的对比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0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
2010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状况如图8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105家上市公司中,875家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样本量的41.57%,1230家上市公司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总样本量的58.43%。
■
图82010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状况
在875家聘请了会计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中873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出具的为无保留意见,占总样本量的99.77%;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占总样本量的0.11%;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占总样本量的0.11%,如图9所示。
■
图92010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意见(浙商证券对国恒铁路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认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恒铁路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但在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对子公司的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并因此多次受到中国证监会天津监管局的责令改正和监管谈话等监管措施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函等。中准会计师事务所对绿大地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认为绿大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大缺陷,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有效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0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3所示:2010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
表3均值比较表
■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2010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表4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3)近三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如图10所示:2008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602家公司中,316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286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09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763家公司中,627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136家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0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中,875家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230家公司未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
图10近三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状况
2008、2009、2010三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如图11所示:2008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19.73%,2009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 35.56%,2010年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为41.57%。由以上数据可知,2010年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比例比2009年提升了6.01%,比2008年提升了21.84%。
■
图11近三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出具比例
(4)近三年是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与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12所示:2008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5.64,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8.91;2009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7.05,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8.16;2010年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31.32,未出具该报告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2.23。由以上数据可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未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略有波动,但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
图12近三年是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三)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0年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状况
2010年上市公司已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状况如图13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105家上市公司中,2023家上市公司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占总样本量的96.10%,82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占总样本量的3.90%。
■
图13 2010年上市公司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状况
(2)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0年已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和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5所示:2010年,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
表5 均值比较表
■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已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6所示:2010年,已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表6 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3)近三年审计委员会的披露设立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审计委员会的披露设立状况,如图14所示:2008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602家公司中,1119家公司已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483家公司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2009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763家公司中,1490家公司已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273家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2010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中,2023家公司已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82家公司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
■
图14 近三年审计委员会披露设立的状况
2008、2009、2010三年上市公司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比例如图15所示:2008年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为69.85%,2009年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为84.52%,2010年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比例为96.10%。由以上数据可知,2010年上市公司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比例比2009年提升了11.59%,比2008年提升了26.25%。
■
图15 近三年已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比例
(4)近三年是否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已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与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16所示:2008年已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3.37,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2.99;2009年已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2.70,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3.61;2010年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6.32,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8.29。由以上数据可知,已披露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未披露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的趋势。
■
图16 近三年是否披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四)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0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状况
2010年上市公司已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状况如图17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105家上市公司中,1902家上市公司披露设立了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占总样本量的90.36%,203家上市公司未披露是否设立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占总样本量的9.64%。
■
图17 2010年上市公司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状况
(2)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0年已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和未披露是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7所示:2010年,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披露是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未设立该机构的上市公司。
表8 均值比较表
■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已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6所示:2010年,已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披露是否设立该机构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表8 内部审计机构与内部控制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3)近三年内部审计机构的披露设立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内部审计机构的披露设立状况,如图18所示:2008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602家公司中,1060家公司已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542家公司未披露是否设立内部控制机构;2009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1763家公司中,1301家公司已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462家未披露是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2010年,在所有A股上市的2105家公司中,1902家公司已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203家公司未披露是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
■
图18 近三年内部审计机构披露设立的状况
2008、2009、2010三年上市公司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如图19所示:2008年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为66.17%,2009年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为73.79%,2010年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为90.36%。由以上数据可知,2010年上市公司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比2009年提升了16.56%,比2008年提升了24.19%。
■
图19 近三年已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
(4)近三年是否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已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与未披露是否设立该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20所示:2008年已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3.46,未披露是否设立该机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3.93;2009年已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3.38,未披露是否设立该机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5.32;2010年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6.80,未披露是否设立该机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8.61。由以上数据可知,已披露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略有波动,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2010年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比2009及2008年都要高;未披露是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的趋势。
■
图20 近三年是否披露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五)ST股与内部控制水平
(1)上市公司被ST的状况
2010年上市公司被ST的状况如图21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105家上市公司中,162家上市公司被ST,占总样本量的7.70%。
■
图21 2010年上市公司被ST的状况
(2)ST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0年,非ST股和ST股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9所示:非ST股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ST股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ST股的上市公司。
表9 均值比较表
■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ST股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10所示:2010年,非ST股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ST股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表10 是否ST股与内部控制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3)近三年上市公司被ST的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上市公司被ST的状况,如图22所示:2008年非ST股的上市公司有1454家,ST股的上市公司有148家;2009年非ST股的上市公司有1588家,ST股的上市公司有175家;2010年非ST股的上市公司1943家,ST股的上市公司为162家。
■
图22近三年上市公司被ST的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ST股在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例,如图23所示:2008年ST股在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为9.24%,2009年所占比例为9.93%,2010年所占比例为7.70%。
■
图23近三年ST股在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
(4)近三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2008、2009、2010三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24所示:2008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20.68,ST股的总评均值为15.90;2009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21.79,ST股的总评均值为15.51;2010年非ST股的总评均值为26.60;ST股的总评均值为18.91。由以上数据可知,非ST股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略有波动,但2010年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比2008年和2009年都要高。
■
图24 近三年非ST股与ST股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
(六)违法违规与内部控制水平
(1)2010年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情况
2010年上市公司由于违法违规而被监管机构处罚的状况如图25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105家上市公司中,50家上市公司被处罚,占总样本量的2.38%。
■
图25 2010年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状况
(2)违法违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0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和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11所示: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
表11 均值比较表
■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违法违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12所示:2010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表12 违法违规与内部控制披露状况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3)近三年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状况如图26所示:2008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为1561家,由于违法违规而遭受处罚的上市公司有41家;2009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为1698家,由于违法违规而遭受处罚的上市公司为65家;2010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为2055家,由于违法违规遭受处罚的上市公司有55家。
■
图26 近三年上市公司违法违规的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在总样本所占的比例如图27所示:2008年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占总样本的比例为2.56%;2009年所占比例为3.69%;2010年所占比例为2.61%。
■
图27 近三年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
(4)近三年违法违规与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2008、2009、2010三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与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如图28所示:2008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0.36,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5.55;2009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1.43,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17.52;2010年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6.10;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总评均值为22.20。由以上数据可知,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总评均值低于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但其总评均值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
图28 近三年违法违规与未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评均值对比
(七)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水平
(1)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状况
2010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状况如图29所示,在沪深交易所2105家上市公司中,112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占总样本量的5.32%,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1993家,占总样本量的94.68%。
■
图29 2010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状况
(2)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和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分的均值比较如表13所示: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五要素的均值也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
表13 均值比较表
■
运用Stata11.0,按照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进行T检验,实证结果如表14所示: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评均值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在1%的水平下显著。
表14 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
■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
(3)近三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状况对比
对比2008、2009、2010三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状况,如图30所示:2008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为53家,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549家;2009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为45家,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718家;2010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12家,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993家。(下转封十一版)
自评报告 | 总评 | 内部环境 | 风险评估 | 控制活动 | 信息沟通 | 内部监督 |
披露/未披露 | 1.64 | 1.42 | 5.34 | 1.55 | 2.56 | 1.67 |
总评均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标准差 | 样本量 | T检验(双侧) | ||
T值 | P值 | |||||||
披露 | 28.58 | 58 | 9 | 28 | 9.60 | 1618 | 24.172*** | 0.000 |
未披露 | 17.47 | 41 | 7 | 17 | 5.97 | 487 |
审计报告 | 总评 | 内部环境 | 风险评估 | 控制活动 | 信息沟通 | 内部监督 |
出具/未出具 | 1.41 | 1.32 | 2.04 | 1.43 | 1.58 | 1.34 |
总评均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标准差 | 样本量 | T检验(双侧) | ||
T值 | P值 | |||||||
出具 | 31.32 | 58 | 7 | 31 | 9.30 | 875 | 22.821*** | 0.000 |
未出具 | 22.23 | 52 | 9 | 21 | 8.79 | 1230 |
审计委员会 | 总评 | 内部环境 | 风险评估 | 控制活动 | 信息沟通 | 内部监督 |
已披露设立/未披露是否设立 | 1.44 | 1.48 | 2.36 | 1.29 | 1.72 | 1.25 |
总评均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标准差 | 样本量 | T检验(双侧) | ||
T值 | P值 | |||||||
已披露设立 | 26.32 | 58 | 8 | 25 | 10.04 | 2023 | 7.174*** | 0.000 |
未披露是否设立 | 18.29 | 42 | 7 | 17 | 6.79 | 82 |
审计机构 | 总评 | 内部环境 | 风险评估 | 控制活动 | 信息沟通 | 内部监督 |
已披露设立/未披露是否设立 | 1.44 | 1.44 | 2.06 | 1.27 | 1.44 | 1.58 |
总评均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标准差 | 样本量 | T检验(双侧) | ||
T值 | P值 | |||||||
已披露设立 | 26.80 | 58 | 9 | 26 | 9.96 | 1902 | 11.369*** | 0.000 |
未披露是否设立 | 18.61 | 41 | 7 | 17 | 7.70 | 203 |
是否ST股 | 总评 | 内部环境 | 风险评估 | 控制活动 | 信息沟通 | 内部监督 |
非ST股/ST股 | 1.41 | 1.32 | 3.36 | 1.34 | 1.46 | 1.41 |
总评均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标准差 | 样本量 | T检验(双侧) | ||
T值 | P值 | |||||||
非ST股 | 26.60 | 58 | 7 | 25 | 10.06 | 1943 | 9.54*** | 0.000 |
ST股 | 18.91 | 48 | 8 | 18 | 6.77 | 162 |
违法违规 | 总评 | 内部环境 | 风险评估 | 控制活动 | 信息沟通 | 内部监督 |
未违法违规/违法违规 | 1.18 | 1.24 | 1.79 | 1.07 | 1.07 | 1.08 |
总评均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标准差 | 样本量 | T检验(双侧) | ||
T值 | P值 | |||||||
未违法违规 | 26.10 | 58 | 7 | 25 | 10.16 | 2055 | 2.716*** | 0.007 |
违法 违规 | 22.20 | 45 | 8 | 19 | 10.04 | 50 |
股权激励 | 总评 | 内部环境 | 风险评估 | 控制活动 | 信息沟通 | 内部监督 |
实施股权激励/未实施股权激励 | 1.12 | 1.12 | 1.27 | 1.12 | 1.15 | 1.04 |
总评均值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标准差 | 样本量 | T检验(双侧) | ||
T值 | P值 | |||||||
实施股权激励 | 28.95 | 52 | 9 | 28 | 10.76 | 112 | 3.183*** | 0.002 |
未实施股权激励 | 25.84 | 58 | 7 | 25 | 9.99 | 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