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专 版
  • B3:股市行情
  • B4:市场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借力产业升级
    券商系产业基金崛起
  • 利润贡献此消彼长
    融资融券有望“打平”经纪业务
  • 机构一线
  • 企业第二大可控成本精打细算了吗?
  • 上投摩根:
    债市投资机会显现
  • 华兰生物贵州五血站关停 重仓基金减仓规避风险
  • 西南证券上半年净利翻番
    下半年重点收购国都
  • 中行否认拟并购
    RBS飞机租赁业务
  •  
    2011年7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借力产业升级
    券商系产业基金崛起
    利润贡献此消彼长
    融资融券有望“打平”经纪业务
    机构一线
    企业第二大可控成本精打细算了吗?
    上投摩根:
    债市投资机会显现
    华兰生物贵州五血站关停 重仓基金减仓规避风险
    西南证券上半年净利翻番
    下半年重点收购国都
    中行否认拟并购
    RBS飞机租赁业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利润贡献此消彼长
    融资融券有望“打平”经纪业务
    2011-07-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钱潇隽 ○见习编辑 蔡臻欣

      ⊙记者 潘圣韬 钱潇隽 ○见习编辑 蔡臻欣

      融资融券刚刚推出之时,如果有人说这块业务的利润贡献将超过经纪业务,那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不过短短十几个月过后,这样的观点已不再显得那么“异想天开”了。

      “如果做到30-40亿元的余额就有3、4亿元的收入,而融资融券的成本是很低的。”据东方证券融资融券总部负责人介绍,“首先人员的成本不高,其次场地等基础设施的成本也都由营业部承担了。融资融券作为增量,利润率很高。比如融资融券30多个亿,利润可以到达3个亿。”

      这样的一个利润水平无疑已相当于一家小型券商全年的利润总和。即使对于一家中型券商来说,这样的业绩增量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而记者了解到,当前融资融券余额规模超过10亿的券商已非个案,“三四十亿规模的券商也有两三家了”。某业内人士透露。

      事实上,相比去年该项业务推出之初,当前融资融券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据沪深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3月底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仅为600余万元,而到了今年7月22日,这一规模已膨胀至310亿元。

      不仅如此,融资融券业务增长的速度亦在加快。数据显示,融资融券余额从600多万元增长至100亿元,用了8个多月;从100亿的规模上升到200亿,只用了不到4个月;而从200亿的规模上升到300亿,同样只用了3个多月。

      “我们一直比较看好融资融券。融资融券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利率没有市场化,还有监管保护(开户满半年)。而这个市场的客户需求是很大的,只要标的证券放开,这个市场量就会出来。比如我们公司,做到30-40亿融资余额是很容易的。”东方证券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前有消息称,融资融券试点业务将于下半年转入常规,转融通监管办法也将同步推出。有关规则公布后,融资融券业务准入门槛将有所降低,标的证券将由目前不足百只扩至300余只。

      “根据相关部门测算,转融通初期,已开展两融业务的25家券商客户新增授信需求就超过520亿元,而目前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总量仅310亿元左右,这意味着新规推出后,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将成倍。”分析人士指出。

      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未来在融资融券业务快速发展,同时传统经纪业务继续萎缩的情况下,融资融券业务在利润贡献上“打平”经纪业务可以预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券商在以后在发展上可以“重”融资融券业务而“轻”经纪业务。中信建投证券行业分析师魏涛认为,融资融券业务从根本上说还依赖于经纪业务,不能把两项业务割裂开来看,“应该是先有扎实的经纪业务根底,才会有出彩的融资融券表现。”

      上述东方证券业务负责人也指出,一般来说,经纪业务做得好的,客户基础比较大,融资融券发展后劲就比较足。此外,同样的客户数量,有的券商可能有20亿的融资融券余额,而有的券商只有7、8个亿,客户质量也决定了业务规模大小。

      “对于我们来说,经纪业务基础不同,我们短期内要尽快把客户规模做大,把客户资产做大,现在这样做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