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区域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A9:市场·资金
  • A10:资金·期货
  • A11:信息披露
  • A12: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财政部部署下半年工作 稳物价保民生成重点
  • 我国对外金融净资产近2万亿美元 六年翻六倍
  • 上交所举办
    ETF投资培训研讨会
  • 珠海和佳医疗首发过会
  • 外汇局:外储坚持自主经营为主 辅以委托经营
  • 转型高端制造 长虹彩电兑现价值增长
  •  
    2011年7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财政部部署下半年工作 稳物价保民生成重点
    我国对外金融净资产近2万亿美元 六年翻六倍
    上交所举办
    ETF投资培训研讨会
    珠海和佳医疗首发过会
    外汇局:外储坚持自主经营为主 辅以委托经营
    转型高端制造 长虹彩电兑现价值增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转型高端制造 长虹彩电兑现价值增长
    2011-07-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田立民

      

      众所周知,在CRT电视时代,凭借大规模制造能力和业内最全电子元器件配套能力,长虹将差异化的全产业链成本竞争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也成就了长虹作为中国彩电大王的昔日传奇。

      而在如今彩电由“数字化、网络化、平板化”向“立体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变的过程中,智能电视产业链上,终端的关键硬件制造能力和智能应用平台的整合能力,共同构成了最核心的竞争环节。在这些环节,经过充分蓄势,四川长虹目前都已经具备相应能力并正在不断完善提升之中,将完全可以以全新的姿态应对新智能彩电时代的全产业链竞争,促使未来长虹彩电从规模增长走向价值增长。

      市场分析认为,在四川长虹回归彩电第一的过程中,彩电上游以屏、芯片为价值核心的关键部品研发、制造能力的取得,以及在智能环境下系统集成能力和应用平台的打造,将为智能时代下长虹彩电向高端制造转型、较快提升产业价值、盈利水平、以及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贡献最重要的作用。

      

      智能高端显示屏铸就长虹最强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平板时代过渡到智能时代的进程中,四川长虹已经具备了一些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智能电视高端显示屏及模组研制能力。四川长虹从2007年起开始挺进产业价值链上游,建立自己的平板电视屏能力,并克服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障碍,从目前的主流电视显示器液晶和等离子到下一代显示器OLED,对智能高端显示屏进行了完整的产业布局,目前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等离子屏项目投资上,当时四川长虹不畏压力,大举进军平板显示领域,这个项目也帮助今日长虹确立了其最大差异化竞争优势。

      自2007年长虹等离子屏项目开建以来,经过量产爬坡和正式量产过程后,今年长虹等离子屏项目在技术、工艺、产能和产业链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目前,等离子屏综合良品率已达到92%,全年出货量有望从去年40余万片提升到110万片,预计明年将超过160万片。由此,四川长虹成为继松下、LG和三星后全球第四大和国内唯一的一家具备等离子屏生产能力的彩电企业。

      从整机市场情况来看,等离子电视的全球销量从2010年开始突破了近年来平稳增长态势,当年全球出货量创下1900万台的历史新高,比2009年增长了30%。根据今年4月份的数据,国内等离子电视增速高达69%,远远超出液晶电视6.6%的个位数的增长幅度。另外,由于等离子显示技术在3D方面独具快速响应、无可视角问题、超高对比度等优势,且等离子电视3D化所需成本甚微,因此,3D显示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等离子电视销量增长。根据奥维咨询数据,2010年全年中国彩电市场共销售3D电视11万台,2011年这一数字将快速扩张至78万台,其中,等离子3D电视的年增长将达到液晶3D电视的3倍。

      这一市场环境也给四川长虹等离子带来了巨大增长空间。四川长虹表示,今年全年等离子整机销量将在去年100万台基础上实现一倍以上增长,达到200万台左右。同时,洞悉等离子电视在3D上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为了充分发挥差异化价值,四川长虹宣布从今年6月起,实现公司等离子电视全部3D化,长虹的3D电视比重将超过整体彩电销量的30%,这将进一步提升长虹等离子电视价值。

      事实上,四川长虹在国内等离子屏竞争中实现了“人无我有”,独具屏和模组加整机的一体化竞争优势,使得四川长虹等离子电视在公司所有电视产品中利润率最高。在平板电视上,屏及模组占据了电视70% 以上的成本。现在,在其他企业仍然处于只在30%的空间争取利润的情况下,长虹已经通过拥有屏制造技术,获得了100%的可盈利空间范围,具有利润空间大幅上升的能力。鉴于目前四川长虹等离子所占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保持未来销量大幅增长,将大幅提升其对长虹的利润贡献。随着未来产能的充分释放,如今年出货量的提升将实现这部分业务的现金流转正,这将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四川长虹仍在致力于不断完善等离子屏的量能增加和供应链的本土化工作。四川长虹从2007年开始,先后发起了等离子关键原材料、关键器件、关键装备技术创新的四大产业联盟,通过有效整合国内国外优势资源,做大等离子产业阵营,谋求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原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四川长虹已经有23家企业在玻璃粉、荧光粉等九大关键原材料领域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其中荧光粉已经部分进入了量产配套。而这九大材料配套,就占到屏材料成本的90%以上。在模组零部件方面,四川长虹已经与20多个厂家在专用IC、滤光膜、电源、金属背板等器件和部件方面启动了合作开发,目标是90%以上本土开发、本土化配套。在功率电阻方面,正在配套研发驱动IC、逻辑控制IC等,已与19个厂家就35种设备开展合作。同时,四川长虹还建立了有32家会员单位参与的技术创新,与其中的9家科研院所开展了首批的基础技术合作。

      较为乐观的估计,四川长虹等离子的本土化配套产业链建设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就可能完成约90%, 长虹公司PDP事业部财务总监欧阳正开表示,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长虹等离子屏项目的本土化供应将达到90%,这对于成本来说,将会有一个革命性变化。由此,打造一条有竞争力的本土化供应链,进一步继续提升长虹在等离子方面的差异化价值。

      同样,在平板电视另一主流产品——液晶方面,四川长虹从2009年起与全球第三大液晶显示器制造商我国台湾地区友达光电通过战略合作,共同投资液晶模组制造,目前已经形成的产能包括四川绵阳400万片/年和广东长虹250万片/年。接下来,四川长虹还将在广东、安徽等地投资生产线,扩充产能,预计今年末四川长虹液晶电视一半以上模组将能实现自供。

      在未来四川长虹彩电产品的目标定位中,等离子电视将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等离子的国内外销售比例将达到国内70%和国外30%。据估计,今年长虹的彩电整机产能将大幅提升,液晶和等离子产品分别达到1100万台和200万台左右。

      由于销售规模增长及高端产品占比同步提升,四川长虹已预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将大幅增长440%- 515%。这显示向平板电视产业链前端屏方向的拓展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屏能力也成为构筑四川长虹彩电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公司业绩或已迎来拐点。

      此外,为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四川长虹从2007年起已开始布局下一代显示屏OLED,并设立了国家唯一的“OLED工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目前,长虹已建成年产能为1200万片(以1"计)的370×470的PMOLED量产线,以及中国唯一一条200×200的AMOLED面板实验线,形成了被动式OLED的量产主动式面板的开发能力,拥有超过266项覆盖了TFT基板、面板到模组方面的OLED专业技术,并率先在国内完成了2.6寸、3.2寸、4.3寸、7.3寸AM的OLED屏的开发,完成了从1寸到1.8寸全彩色PM OLED产品开发,掌握了大部分的核心关键技术。值得注意的是,长虹OLED头戴电视和OLED电话机等产品已上市销售。

      当前,OLED正进入高速发展期。其中,三星5.5代生产线已经量产,正在筹划8.5代OLED,产品将主要应用集中在手机和PAD等移动显示上。在此背景下,国内已经开始规划OLED的量产,相关企业最近也成立了OLED的产业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就是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他公开表示,联盟将会推动OLED产业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为己任,整合国内产学研各方面的资源,聚集材料、装备、器件、整机和产业链等核心优势,做好上下游的配套、构建完善的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引领未来显示技术产业化。

      可以看到,经过近4年的努力,四川长虹“修道”等离子屏、“借道”液晶模组、“布道”OLED,已经完全破解了平板电视“缺屏”的谜题,建立起了长虹彩电独具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为长虹彩电重回第一及实现价值与规模双增长奠定了坚实的产业链基础。

      

      “芯”助“长虹制造”转向“长虹创造”

      

      在智能电视产业链上,另一核心部件是定义产品的“芯”。过去,中国彩电企业普遍因为不具备造“芯”的能力而无法定义彩电,只能处于彩电的生产制造环节,无法实现产品价值的继续提升。

      四川长虹将“长虹创造”作为自己的目标,从2005年起成立专门的子公司,通过进军IC设计领域,致力于培育自身的彩电“芯”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字电视产品定义能力,掌握数字电视核心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我国数字电视产品的“国芯化”进程。

      在此过程中,四川长虹先后承担了国家“核高基”重点课题——“数字电视SOC芯片开发与产业化”课题和“国产大尺寸平板显示驱动芯片开发与产业化”课题。在数字电视SOC芯片方面,长虹已完成0.18微米的数字电视后处理芯片DTV110、PDP显示控制芯片的流片验证;完成了数字电视SoC除国产微处理器外其他所有IP的集成与验证,包括关键IP固化,正在进行65纳米全集成芯片的后端版图设计;完成视频后处理、3D Decoder、视频缩放引擎、TS流处理、图形OSD等关键IP核,视频AFE关键模块的自主开发。在国产大尺寸平板显示驱动芯片方面,长虹已经建立了芯片全套测试、验证平台和规范,进行了三次行、列驱动芯片流片,并完成WAFER、FT测试、PCB测试、上屏测试、可靠性等测试项目;今年下半年将进行小批量流片。

      目前,四川长虹已经成功开发了两代数字电视SOC芯片——阿波罗芯片和贝多芬芯片。这是长虹第一次具备从SOC的产品定义—系统设计——关键AP的开发——封装测试的完整数字电视SOC芯片量产能力,对其形成芯片的差异化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此外,四川长虹另一个芯片产品——为长虹等离子项目配套的等离子核心控制芯片,目前研发也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始批量销售,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形成30万片的销售量。

      四川长虹正逐步由“芯”改变,加快从“长虹制造”转向“长虹创造”的步伐,这一步伐也将推动长虹更快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形成自主的产品定义能力和独特的竞争能力,并将为长虹电视向高端制造转移和提升产业链价值提供更大增值或溢价空间。

      “芯”与“屏”一道,共同构筑了四川长虹未来智能彩电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智能时代彩电决战在“云端”

      

      智能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这是一个“应用为王”的时代,产品与品牌之间的差异最终一定体现在应用上。因此,在建立和完善智能电视终端的核心部件“屏”与“芯”的同时,为了应对智能时代的竞争挑战,四川长虹投入了较多资源打造开放式的长虹智能电视应用自主创新平台,凭借嵌入式软件、SOC芯片等智能技术应用,在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领域,联动移动、联通和电信等运营服务商,构建起围绕“智能战略”的产业生态圈。

      首先,四川长虹把握三网融合发展趋势,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题首个智能电视“轩辕嵌入式软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启动智能电视开发,去年3月推出3D多屏智能电视,率先在国内实现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的多屏互动。目前“轩辕平台”已大批量用于长虹互联网电视产品、IPTV机顶盒产品和网络机顶盒产品,已累计装机150多万套。其中今年“五一”推出的集成“轩辕平台”的长虹智能电视,已能支持应用程序商店功能,支持开放SDK。

      其次,四川长虹已经通过整合内外资源,建立起了智能电视的内容、运营、技术、应用平台。如长虹已与TCL合作,打造了内容平台——欢网;与海信、TCL共同发起组织了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与国家广电、电信、移动和联通等运营商构建运营联盟;与华数集团联合成立华数视联等内容供应商产业联盟。在应用方面,长虹已经搭建了运营平台,建立了官网以解决更多的基础应用;长虹还与相关的企业共同成立应用开发基金来引导开发解决公共应用问题。

      此外,基于消费者的应用体验,四川长虹将以平板电视为载体,打造智能家庭中心,实现多屏互动、资源共享、智能操控等应用,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家庭完整解决方案。

      可以说,面向智能时代,四川长虹已经展开了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比较综合的布局,以打通和运营、内容、技术、应用等合作的一个生态,这部分布局最终所指向即是长虹彩电、长虹品牌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力图在智能彩电“云端”的竞争中完成长虹品牌的排他性,创造和实现价值增长。

      屏、芯片、智能应用平台,三者共同构成了整个智能电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因此,进一步形成和完善这三方面能力,已成为推动四川长虹彩电实现向高端制造转型、整合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及提升价值的关键所在,投资者或许会看到,智能时代下的高端彩电制造,将为未来四川长虹价值增长特别是收入与盈利增长提供可预期的较大增值空间,智能彩电或带给长虹提升业绩的惊人惊喜。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