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金本位“复辟”难成气候
  • 美国债务上限挑战全球信用底线
  • “藏汇于民”的障碍
    到底在哪里
  • 美国国债的折现率
  • 原来“减排”只是个幌子
  • 力促先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加快融合
  •  
    2011年7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金本位“复辟”难成气候
    美国债务上限挑战全球信用底线
    “藏汇于民”的障碍
    到底在哪里
    美国国债的折现率
    原来“减排”只是个幌子
    力促先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加快融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力促先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加快融合
    2011-07-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曾 铮

      ⊙曾 铮

      

      国际制造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在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和导入是先进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先进制造业存在着“融合发展”的趋势。

      在我国,由于生产者服务业供给不足和先进制造业对外部服务的需求较低,造成了现实生产性服务供给与先进制造企业需求之间的“低效均衡”,生产者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发展互动薄弱。同时,由于先进制造企业集聚发展潜力不足和外资在先进制造业中占比过大,造成了国内生产者服务业难以形成规模,与本地服务经济关联度低,阻碍了我国国内先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我国国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困境在于服务有效提供不足,总体规模难以扩大,而服务质量提升缓慢的原因,在于生产者服务业市场垄断经营现象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多,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监管法规不健全,多头审批和交叉执法的现行行业管理体系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先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在微观企业层面融合程度不高,除了供给与需求两个层面的原因以外,还因为先进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两种经济行为缺乏微观互动,没有真正建立全国统一要素市场,企业跨区域进入壁垒较高,阻碍了先进制造企业和生产者服务企业的跨区域融合;生产者服务企业和先进制造企业因为没有公共服务和信息化平台而经济联系松散,无法形成有效的先进制造企业集聚。

      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在企业层面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应以提高生产“开放性”为突破,推进先进制造企业“外部化”, 以健全服务“竞争机制”为抓手,推动生产者服务企业“市场化”, 以提升生产服务“互动性”为主线,促推企业融合发展“平台化”。

      要解决国内制造企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封闭式自我服务的现状,从宏观政策角度入手,需从落实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入手,在为先进制造企业输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为其注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积极推进国内先进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这需要尽快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鼓励进入先进制造行业的国企利用生产性服务外包节约成本,尽快走上高效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发展之路。

      顺着这样的思路,为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在企业层面融合发展,有效提高国内生产者服务企业的实际服务供给以及构建先进制造和生产者服务融合发展的平台,总体而言,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措施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以先进制造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先进制造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推进企业在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上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引导和推动先进制造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外部专业服务,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其次,打破国有企业对一些生产者服务业的垄断地位,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推进非基本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在国有企业内部实行内部管理组织再造,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主辅分离”,推进国有先进制造业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良性衍生,从而促进外部生产者服务业功能群的形成。同时,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整合的自主性,引导和推动国有先进制造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上, 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

      再次,探索建立分工明确、合力推进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工作机制,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参加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抓紧完善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公布服务者发展水平、结构等主要指标,强化对各级政府及重点生产者服务业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形成全社会自下而上的市场监管体系。

      最后,重视地区内部集聚经济发展,促进生产者服务企业与先进制造企业共生。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奠定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发展基础,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建立国家生产者服务业创新基金,重点建设一批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载体的基础性服务设施项目和产业带动性强的功能性服务项目。同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推行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为加快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作者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