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稀土环保核查“动真格” 仍面临两大质疑
  • 互联网巨头“不务正业”接连抢滩手机终端市场
  • 医疗器械成风险投资“新宠”
  • 网游出口渐成蓝海 
    “中国制造”整合全球资源
  • 稀土价格持续阴跌
  •  
    2011年7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产业纵深
    稀土环保核查“动真格” 仍面临两大质疑
    互联网巨头“不务正业”接连抢滩手机终端市场
    医疗器械成风险投资“新宠”
    网游出口渐成蓝海 
    “中国制造”整合全球资源
    稀土价格持续阴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稀土环保核查“动真格” 仍面临两大质疑
    2011-07-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宇琛 ○编辑 王晓华

      记者从业内调查了解到,虽然面对国家环保部9月份全国范围的稀土环保核查,企业都很重视,但我国的稀土环保却仍然面临无具体处罚措施及无标准化技术设备推广的两大质疑。业内认为,要真正将环保政策落实到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环保核查“动真格”

      “虽然也有‘老江湖’不以为然,但我们认为,此轮核查真的会很严格。”谈及即将到来的环保核查,江西铜业集团下属四川冕宁方兴稀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亮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据其所知,整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在为此进行准备和整改,包括补办环评手续、升级生产设备、安装环保装置等。

      今年4月,环保部曾下发《关于开展稀土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规定于9月1日后,专家组将开展全国范围的稀土企业环保核查。在此之前,各企业先开展自查自纠,并接受各省先期进行的省内初查。在9月1日前各省将初审合格企业名单及材料报送环保部后,环保部将组织环保核查专家组进行复核,并进行现场抽查。待复核工作完成后,环保部将公告符合要求的稀土企业名单,同时抄送商务部等有关部门,为其采取相关监管措施提供支持。

      记者从江西、江苏、四川各地稀土企业和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力争进入合格名单已经成为各企业的一致目标,部分冶炼企业甚至因此停产进行技术改造、安装环保设备。

      江西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林品光向记者介绍,今年企业对环保工作特别重视,态度积极,原因有二。第一,我国对稀土行业的重视程度产生了极大震慑力。企业担心,若没有进入合格名单,会在将来的政策压力下面临被兼并的命运。第二,稀土产品价格飙升后,短时期内获得高额利润的稀土企业已经有经济实力兼顾环保治理工作。此前中央产业政策的连续发布让行业认识到,在粗放型、破坏性地发展之后,稀土业的环保和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已经无可避免。

      

      仍陷“两无”质疑

      虽然此次核查比以往更加严厉,但记者从业内了解,核查落实工作中仍然存在“无具体处罚措施”和“无标准技术设备指导”两点缺失。

      首先,企业普遍反映,迄今并未看到具体、细化的处罚措施,这很可能会削弱政策最终落实的力度。

      尽管“核查通知”中表示,对于未提交核查申请、未通过核查以及弄虚作假的企业,各级环保部门不予审批其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亦不得为其出具任何方面的环保合格或达标证明文件。但业内表示,这对于没有新建项目需求,或者没有上市融资需求的企业来说,几乎不构成威胁。

      “目前我国的冶炼分离产能过剩已经非常明显,绝大部分企业都无法足量采购稀土原矿,何谈扩建?此外,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也没有上市融资需求。”业内人士表示,在没有细化的处罚措施出台前,大部分企业就算未达标,目前也“看不到什么后果”。

      其次,迄今为止,控制稀土采矿和冶炼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化技术仍未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也就是说,各企业被要求安装环保设备,但却没有获得权威的标准化指导。因此在整改中,面临着盲目性和随意性。

      “没有标准化的技术指导,现在很多企业只能依靠自己之前同一些大专院校建立起来的关系,引进部分环保技术。”一位行业权威人士昨日告诉本报,由于稀土产品生产的特殊性,部分技术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完善。因此,就出现了企业花高价引入,却没有能够达到排放标准,需要再度投入的尴尬局面。

      业内呼吁,包括环保部在内的有关部门,在提出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该对企业进行更加细化的指导,真正帮助企业高效、经济地进行环保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