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大上海的紧迫感
  • 我们该如何应对美国可能的债务违约
  • 美债困局:深层矛盾不可调和
  • 这块地出让6年还未动工,为何不收回?
  • 微软:老本快吃完了
  • 构建我国金融审慎管理框架的两步走设想
  •  
    2011年7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大上海的紧迫感
    我们该如何应对美国可能的债务违约
    美债困局:深层矛盾不可调和
    这块地出让6年还未动工,为何不收回?
    微软:老本快吃完了
    构建我国金融审慎管理框架的两步走设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微软:老本快吃完了
    2011-07-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勤俭
      叶勤俭

      微软最近又宣布要收购了。这次是85亿美元收购SkyPE,而据eBay持有的股权评估价,SkyPE估值约为20亿美元。而且据说SkyPE正在连夜解雇高管们。

      这些年来,微软一直试图购并一些新的资产或打造一些联盟,以营造新概念。然而,微软似乎总是盯着市场上的失败者去收购,这几次购并或者联盟看起来都有点可笑。

      2007年,微软以67亿美元收购aQuantive的全部股份,每股折合66.5美元,比消息宣布前aQuantive的收盘价格35.87美元高出了85%之多。aQuantive原CEO干了不到两年就走了。这几年微软的在线广告市场份额有所提升,不过主要是必应搜索(Bing)带来的,并非来自aQuantive。

      2008年,微软最高出价475亿美元欲收购雅虎,但是杨致远坚持不肯卖,直至遭到股东起诉,最终杨致远黯然离开。微软当时的出价,比消息宣布前雅虎的市值高出62%。而如今,雅虎的市值仅仅在200亿美元左右。对微软来说,真该感谢杨致远当年的坚守,要不然,微软不就成了哑巴吃黄连了么?

      2010年,微软宣布和诺基亚组成战略联盟。消息一出,两家公司股价都应声而落。因为诺基亚是一家正在急速失去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企业。此前,微软以5亿美元收购了Danger,推出了KIN手机。不过上市两个月才卖出500部,火速退市,损失惨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iPhone 4上市三天,销量便突破了170万部。

      微软前后花了30来亿美元收购了4家ERP厂商,组建了一个商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可是这几套ERP产品之前在区域市场还能排在前三位,这几年也都渐渐沉寂了,估计绝大多数读者不经提示都想不起它们的名字。

      微软在收购市场上的失败,并非是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收购标的不多,或者质量不佳。相比之下,谷歌等其他IT巨头要成功得多。

      在线广告方面,微软收购的aQuantive默默无闻,而谷歌收购了DoubleClick,业务蒸蒸日上,据eMarketer今年6月的数据,谷歌北美市场的在线广告占有率超过41%,搜索广告市场份额超过75%。而微软在线广告和搜索广告分别只有6.1%和8%。

      虚拟化方面,微软收购了Connectix VPC,默默无闻,而EMC收购了VMWare,后者在全球虚拟化市场份额超过80%,独立上市之后市值超过400亿美元。在线会议方面,微软收购的PlaceWare(LiveMeeting)据说很快要被新研发的产品替代,淡出市场。而CISCO收购的WebEX,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

      前几年各大厂商争相收购BI厂商, SAP拿走了当时市场份额第一的BO,IBM拿走了市场份额第三的Cognos,Oracle抢走了市场份额第五的Hyperion,而微软得到的排不上号的弱小的Proclarity,始终不见起色。

      现在,除了偶尔掀起的收购战引发一些话题之外,世人几乎要忘了微软。甚至奥巴马几个月前请IT大佬聚会共商IT大事时,把曾傲视天下的微软抛之脑后。神色憔悴的乔布斯带病出席,年轻气盛的扎克伯格神采飞扬,但席间没有盖茨,也没有微软CEO 史蒂夫·鲍尔默。

      在华尔街,当今分析师们热衷的是研究苹果的新一代产品对公司业绩的影响,Facebook引发的社交革命对经济的影响,已没有人去关心微软的新战略。在每一台电脑上都装上Office 和Windows 之后,对资本市场来说,微软已是缺乏想象力的公司。

      一般而言,企业在收购战略上屡战屡败,管理层就有“下课”之虞。可微软“职业经理人”史蒂夫·鲍尔默的CEO宝座还相当稳固。原因在于,鲍尔默虽非微软创始人,却是比尔·盖茨的铁杆兄弟,是盖茨大学期间“睡在上铺的兄弟”。凭借这种“裙带关系”,鲍尔默成为盖茨最信任的人,而且每到关键时点都能获得盖茨支持。

      在鲍尔默的治理下,微软一直吃着老本,缺乏创新。微软员工口口相传的一个段子说,鲍尔默看到一个微软员工在用iPhone,就生气地夺过来摔在地上,作势用脚跺。这显然不是一个好IT 公司的CEO。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理该鼓励员工善于学习,勇敢接受新事物。对iPhone 的挑战视而不见,并禁止员工用,岂非掩耳盗铃?在这种心态下,微软收购战略屡战屡败也不奇怪了。

      鲍尔默当了11年的CEO,已积累了145亿美元的身价,排名全球富豪榜第46位,超过了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收入。最近市场上要求鲍尔默下台的声音又响起来了,但鲍尔默在表达自己是微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说,“把我切开来都是windows”。

      可见,除了windows,微软真的一无所有了。

      (作者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舟山分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