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光大逼近发行价 银行股寒潮何时休
  • 万亿券商客户保证金有望“盘活”
  • 每日关注
  • 西部旅行随想
  • 41轮增持浮亏约2.5亿 史玉柱“折戟”民生银行
  •  
    2011年7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场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场封面
    光大逼近发行价 银行股寒潮何时休
    万亿券商客户保证金有望“盘活”
    每日关注
    西部旅行随想
    41轮增持浮亏约2.5亿 史玉柱“折戟”民生银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光大逼近发行价 银行股寒潮何时休
    2011-07-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编辑 梁伟 颜剑
      史丽 资料图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梁伟 颜剑

      

      考虑复权因素后,只差约5%,光大银行A股就要跌破发行价了,这对计划赴港上市的光大而言不是个好消息。前日银监会有关地方融资平台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的表态,则让市场人士感叹“银行股的寒冬来了”。

      除中信银行微涨0.23%外,昨日银行股再度集体走低,光大银行盘中一度跌至3.13元/股,距离3.1元/的发行价只有3分钱的距离(如考虑复权因素,距发行价尚约有5%的下跌空间)。而近期宣布拟A+H股配股融资不超350亿的招行盘中一度跌至12.02元/股,最后收盘于12.05元/股,跌1.71%,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股股价也均创出近期新低。

      银行股的持续走弱与市场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担忧以及银行的再融资压力有很大关系,不过仍有不少券商认为目前的银行估值已反映了诸多不利因素。

      比如国信证券日前发布的研报认为,平台贷款是典型的系统性问题,除非经济环境已非常接近风险全面爆发的临界点,否则估值不会完全反映该系统性风险。尽管当前低廉的估值仍不能完全反映系统性风险的全面爆发,但也已足够反映诸多潜在的不利因素,基本已经没有下行空间,认为银行板块未来有望获得绝对和相对收益。

      苏格兰皇家银行25日发布的研报也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受到关注,中国银行业股票被过分沽空,认为自今年4月以来,银行股股价相对公允价值已超跌了15%至18%。国泰君安同日发布的研报也认为,近期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已被过度扩大,认为对平台贷款风险需警惕重视,但不宜过分悲观,并建议坚定持有银行股。

      中银国际则认为,近期受对资产质量担忧的影响,银行股走势落后大市。但半年报的数据有可能减轻投资者对资产质量的担忧。他们预计15家A股上市银行2011 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约4537亿元,同比增长34.8%。同时考虑到目前上市银行A股未来12个月的移动平均市盈率平均只有7.1倍,H股为7.5倍,估值具备吸引力,认为短期银行股有反弹的可能,但中长期上涨机会不大。

      但就短期表现来看,市场并没有很好地回应机构相对乐观的预计,一市场人士近日对本报记者称“看不懂银行股的走势。”据国泰君安统计,上周银行股指数下跌2.87%,银行股跑输大盘1.12个百分点,但这没有触及真正的底部,在“7·23动车事故”后的第一个交易日(7月25日),银行股即遭普跌。而银监会日前发布的有关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讲话又进一步挫伤了银行股,在该讲话中,刘明康对平台贷款风险防控明确要求,“对于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昨日对着这则消息在微博上感叹:“银行股的寒冬来了。”银行股昨日的表现也很好地配合了这一预言。

      一银行人士称,这一政策在逼迫一批政府平台贷款现形,考验商业银行的同时,也在考验地方政府。

      赵庆明则认为“不展期、不借新还旧,怎么办?直接进入损失吗?”他认为监管机构应该给银行指个明确的道路,如果真进入损失,以10万亿平台贷款计算,假如只有10%到期,今年银行业就将出现行业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