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零距离
  • 12:公司·融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恐慌情绪弥漫 资金寻找避风港
  • 被拉长的复苏
  • 每日关注
  • 基金:A股暴跌反应过度 走出调整仍需时间
  • 券商:
    “危机”冲击后应是“越跌越乐观”
  •  
    2011年8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恐慌情绪弥漫 资金寻找避风港
    被拉长的复苏
    每日关注
    基金:A股暴跌反应过度 走出调整仍需时间
    券商:
    “危机”冲击后应是“越跌越乐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
    “危机”冲击后应是“越跌越乐观”
    2011-08-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编辑 于勇 梁伟

      ⊙记者 潘圣韬 ○编辑 于勇 梁伟

      

      沪指昨日百点重挫令A股重陷恐慌氛围之中。欧美债务危机是否真的如此恐怖,研究机构如何看待此次大跌呢?综合各家观点看,券商普遍认为对于海外市场的冲击不用过于担心,原油与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反而有助于减轻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部分券商甚至认为,虽然大盘短线调整趋势仍在继续,但后市应“越跌越乐观”。

      继上周五出现大幅波动后,本周一沪深股市再现“百点长阴”,欧美债务危机之风似乎越刮越烈。“之前大家似乎没有把这(海外风险)当回事儿,这两天就反映到市场走势里面去了,说明大家对风险权重开始关注起来。”有研究员表示。

      兴业证券分析师蒋仕卿认为,昨日市场大跌有几个触发因素,首先是美国标普下调美国债评级,造成对市场比较大的冲击。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一些机构的博傻行为,在大家都判断要跌的时候,先减的肯定比后减的要有利。

      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下挫,使得投资者对于下跌导火索——欧美债务危机的担忧越发浓重,有投资者甚至开始担心欧美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极端情况。不过券商普遍认为,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大。

      光大证券认为,美欧经济目前仍处在复苏轨道上,离经济危机还很远。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乏力基本上还是处于之前的预期之内,担心美欧马上会碰到又一次经济危机是有些过虑了。

      对国内市场冲击上,光大证券指出,由于欧美债务危机冲击传导到中国的主要途径是贸易,次贷危机后中国外需本就一直低迷,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推动的内需。因此,欧美经济的波动对中国的直接影响较小。

      事实上,不少机构认为,从国内政策调控的角度来看,欧美经济动荡不一定是坏事。

      蒋仕卿认为,如果大宗商品持续暴跌,无疑将降低我们的购进成本,也就是PPI这块的风险反而小了,从这个维度上来说,应该偏乐观一点。

      光大证券也持类似观点,并且认为欧美经济的走弱会令决策者在出台新的紧缩政策时更加谨慎,国内政策的前景甚至会因为欧美经济的走弱而改善,A 股投资者更不应因美股的走势而过度担心。

      后市看法上,机构普遍认为股指短期下跌趋势难有太大改观,但一些积极因素也不容忽视。

      包括瑞银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认为,8月资本市场流动性将比7月相对充裕,9月相对8月将有更加明显的改善。未来一段时间,海外经济变化对A股市场影响增加,若美国QE3预期日益升温,则会在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中刺激最上游资源类股票的表现。

      兴业证券也持谨慎乐观观点,认为如果通胀能下来,同时欧美不出现真正的危机,四季度市场可能有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而在当前,应该“越跌越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