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零距离
  • 12:公司·融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过半债务2013年底到期 平台债如何“拆弹” ?
  • 美评级下调 人民币飙涨“被”创新高
  • 被拉长的复苏(上接A1)
  • 技术、人才、机制三位一体 长虹等离子发展驶入快车道
  • 打新产品鸡肋化 “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连遭巨额赎回
  • 市场破位下行 防御或为上策
  • 上周打新资金创19周新高
  • 内忧外患夹击 部分私募看淡后市
  •  
    2011年8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过半债务2013年底到期 平台债如何“拆弹” ?
    美评级下调 人民币飙涨“被”创新高
    被拉长的复苏(上接A1)
    技术、人才、机制三位一体 长虹等离子发展驶入快车道
    打新产品鸡肋化 “中国红新股增强1号”连遭巨额赎回
    市场破位下行 防御或为上策
    上周打新资金创19周新高
    内忧外患夹击 部分私募看淡后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过半债务2013年底到期 平台债如何“拆弹” ?
    2011-08-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石贝贝 ○编辑 于勇

      过半债务2013年底到期

      平台债如何“拆弹” ?

      ⊙记者 石贝贝 ○编辑 于勇

      

      近期地方政府债务备受市场关注,其真实规模也引发市场争议。面对银行借款期限结构与长期基建项目的投资回收周期不匹配、过半债务2013年年底到期等问题,地方平台债该如何“拆弹”?

      对于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究竟是10.7万亿元,还是14万亿元的争论,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系主管屈宏斌认为,这都低于中国GDP的36%,即便加上中央政府债务,与发达国家和大多数新兴国家相比,也处于可控状态。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债务逾70%的收益流向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投资,从而提高了政府的资产额。总体而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仍相当强劲。”

      然而,有统计称,逾50%的地方债务将在2013年底到期,另有17%的债务将于2014年和2015年间到期。近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2011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对平台贷款风险防控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这些都使得平台债的解决方式更具挑战性。

      “逾70%的债务都用于投资回报期较长的长期基建项目融资,这意味着未来三至五年内这些项目难以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偿付当地贷款。 ”屈宏斌说,考虑到2013年年底到期的短期债务是地方政府年收入的1.4倍,该债务的偿还仍具挑战性。

      那么,地方平台债如何“拆弹”呢?

      渣打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认为,依靠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也许无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可用资金显然非常有限。同时,银行也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潜在贷款损失。

      他建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中央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提供短期流动性而避免银行受到进一步损害,另一方面则处理债务问题。第一步,财政部拨款为陷入危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支持;第二步,政策银行发行票据,以及向商业银行购买非商业性项目贷款,而银行承担小部分的估值折让;第三步,成立基础设施偿债基金回购债务,该基金由财政部运营,以财政部储备、2011-2015年的超额预算收入和全国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款项作为资金,财政部使用该基金回购政策银行或地方政府融资贷款解决机构发行的债券等。

      “财务和金融行业也需要进行重大改革。需要进一步集中管理支出责任、公布政府预算,以及增加地方政府在营收和债务发行方面的自主权。”王志浩说。

      屈宏斌认为,目前存在市政债券-贷款互换、盘活政府资产、以及财政收入分配的重新调整等三种方案可控选择,其中尤以债券-贷款互换方案最为可行。

      “推动发行长期地方债券,以确保地方政府如期偿还银行贷款。考虑中国私营经济领域64万亿元的人民币巨大存款,需求应该不成问题。中期而言,应当盘活资产以偿还贷款。地方政府仍拥有收费公路、港口、隧道以及2 万多家国有企业,其中70%以上都在盈利。将地方政府从商业活动中脱身出来,并使其专注于公共服务是一个必要的步骤,这也是中国政府进行改革的主要目标。”屈宏斌说,从更长期看,最终措施是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财政收入份额,从而使地方政府能够持续为基础建设投资提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