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公司巡礼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QDII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巧投货币基金
    让储蓄不再“打盹”
  • 流动性预期生变 8月债市酝酿反弹
  • 规则与期望
  • 美债相对“无风险” 当前股价或是阶段性低点
  • 长信基金毛楠:内需超预期产业转型进行时
  •  
    2011年8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基金·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基金·视点
    巧投货币基金
    让储蓄不再“打盹”
    流动性预期生变 8月债市酝酿反弹
    规则与期望
    美债相对“无风险” 当前股价或是阶段性低点
    长信基金毛楠:内需超预期产业转型进行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流动性预期生变 8月债市酝酿反弹
    2011-08-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农银增强收益债券基金 基金经理 史向明

      ⊙农银增强收益债券基金

      基金经理 史向明

      

      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枯竭和城投债信用风险的持续发酵使得7月债市遭受全面性重创。7月中债固定利率债券全价指数下跌0.95%,沪公司债指下跌0.63%,沪分离债指下跌1.24%,中信标普可转债指数下跌3.87%。我们认为8月债市将在利率产品和短期信用产品的带动下迎来反弹。

      反弹的最重要动力来源于近期海外市场的剧烈动荡。8月5日晚,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引发海外股市大跌。欧债问题在此期间也持续升级,欧洲银行股股价大跌,市场拆借利率上升,大有2008年之势。欧美市场避险情绪浓厚,虽然评级调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仍是连创新低。

      海外市场的剧烈动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紧缩预期,从而改变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预期。7月债券市场下跌的根本原因由流动性引起,市场普遍认为影响8月债券市场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流动性能否有明显的改善以及这种改善能否形成趋势,而其中的关键是央行的态度。央行在7月CPI创出新高的当周、在公开市场出现1920亿的较大到期量以及银行间回购利率已经出现改善的同时,仍然向市场投放了700亿资金,对市场参与者改变流动性预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种流动性预期的改变是支撑债券市场反弹的最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剧烈动荡也正在改变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及通胀的预期。当前是否是2008年再现,是大家争论和思考的问题。我们也认为,当前和2008年最大的不同,是2008年是私人部门去杠杆,当前是政府部门去杠杆,这对经济影响的速度、程度和时间可能是不同的。对中国而言,2008年下半年,经济增速快速下降、企业盈利快速回落、通胀预期迅速转换为通缩预期、央行货币政策立刻由紧缩转化为降息、下调准备金率等宽松政策,这些支持债券市场在2008年下半年迅速由大熊市转换为大牛市的条件在当前似乎还并不完全具备。当前来看,我们认为中短期利率产品和短期信用产品仍是参与债市反弹的首选,我们也将继续关注事态的进展,关注债券市场是否有机会演绎2008年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