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融资渠道受阻加风险控制短板 小额贷款公司遭遇“成长瓶颈”
  •  
    2011年8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调查
    融资渠道受阻加风险控制短板 小额贷款公司遭遇“成长瓶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融资渠道受阻加风险控制短板 小额贷款公司遭遇“成长瓶颈”
    2011-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融资渠道受阻加风险控制短板

      小额贷款公司遭遇“成长瓶颈”

      对小额贷款公司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信贷紧缩和资金紧张背景下,“融资难”、“钱荒”等问题再度引起社会关注。作为政府规范民间金融的“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凭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灵活的申贷流程,在纾解中小企业资金困局的同时,也迎来自身发展的爆发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小贷公司数量突破3366家,与去年6月相比增加了1426家。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894亿元,贷款余额2875亿元,与去年6月底的余额1248.9亿元相比,增幅高达130.18%%,连续两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在扮演中小企业“融资天使”的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却集体面临外部融资渠道阻塞的尴尬。特别是今年货币政策连续收紧,信贷市场供不应求,大多数小贷公司正遭遇“无钱可贷”的困境。

      另外,处于襁褓中的小贷公司种种不规范的操作,也引起了人们对整个行业风险的担忧。 小贷公司需要以“快而好”成长状态来证明自己。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毛明江

      小贷市场之火爆

      不到上午十点,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东街路附近已难觅停车位。位于此处的“北国新天地商场”,尽管不比一线城市高档商场的气派和富丽,甚至店内人气也略显冷清,但这并不妨碍这里高昂的租金和惊人的购买力。

      “只要是品牌服装,在这里绝不愁销路。”来自山西大同的小唐新开的针织店位于商场三层,尽管支付高昂的租金和秋冬服装压货款,她已先期投入了60多万元,但言语中丝毫不见对收回成本的担忧。而如何筹措到足够的“本金”,则是决定小唐这桩生意成功与否的关键。

      为此,小唐曾先后求助于当地的银行和民间借贷机构。但前者审批流程长,后者利率太高。她最终选择了与这家商场一街之隔的亿恒小额贷款公司,30万资金当天到账,半年利息约12%。为她解决了开店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

      去年4月,亿恒小贷公司由两位陕北煤企老板出资2个亿注册,日常运营则交由曾供职于乌海工商银行副行长的康华负责。运营一年来,在仅有8名信贷员的情况下,累计实现利润4000万元,20%资产收益率,目前无不良贷款。

      “看到这个成绩单老板很吃惊,相比又苦又累的煤炭行业,小额贷款这一行赚钱这么轻松,并希望进一步提高注册资本金。”康华笑称。不过,小额贷款公司赚钱并不像外界看来那么轻松——只要有客户,他们必须立即召开审贷会,保证及时发放贷款,这是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竞争的“撒手锏”。

      小额贷款公司稳定的收益率,再加上政策的支持,也使得大量民间资本蜂拥而至。“尽管500万资金门槛,但现在资金在一个亿以上的排队的大有人在,政府之所以不敢批那么多,也是担心风险。”鄂尔多斯金融办主任孙建平表示。

      做服装生意的小唐和亿恒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资金故事,只是全国小额贷款行业的一个缩影。记者在对鄂尔多斯及其他地区小额贷款市场采访中,感受最深刻的是,旺盛的金融需求催热了小额贷款火爆的市场。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366家,贷款余额2875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894亿元。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342家,贷款余额275.85亿元,贷款余额282.14亿元,各项数据均占均位居全国第一,鄂尔多斯小贷公司又以84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而在远隔数千公里外的广州,小额贷款市场同样吸引着精英人才的涌入。

      今年6月21日,源于对小额贷款业务的前景看好,身为瑞银证券中国区副总经理的张化桥,正式履任广州万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从瑞银到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不如私奔浪漫,但我也很兴奋。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很酷,和互联网公司的唯一区别是,他们绝大多数亏钱,而我们从第一天就开始赚钱。”谈起自己的职业转型,张化桥打趣道。

      小额贷款公司为何有如此吸引力?对此,张化桥从供求关系上分析——大量微小企业和农户生意不错、毛利率高,而银行对这类小额贷款大多没有兴趣,且申贷流程也比较长。与此同时,社会大量闲散资金也需要更高的回报率。即使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欧美和日本,小额贷款也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

      据一位业内人士估算:目前有一千多万家微小企业、三千万家个体工商户和两亿生产性农户,要满足这些金融需求,则至少需要一万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两万亿小额信贷资金规模。相比目前3366家小贷机构,2875亿的贷款规模,这意味着目前尚有很大一部分微小企业、工商户的金融需求无从解决,小贷市场空间巨大。

      “类银行”模式隐忧

      信贷部、审贷委员会、风险控制部……日前,记者在鄂尔多斯小额贷款走访中发现,这些在银行系统常见的部门设置,在当地小额贷款公司也一一具备。

      在担任内蒙古汇能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之前,乔海峰曾在当地一家国有银行担任信贷部老总多年,二十多年的丰富银行经验,他不仅将此前在银行里面一套信贷经验成功地嫁接到这里,也带来了不少相识多年的熟悉客户。

      位于同城的亿恒小额贷款公司,同样在银行工作履历深厚的康华,除将信贷审批、风险控制等方面经验传授给他的信贷员外,还结合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了一套适合小贷公司的业务流程。

      以小额贷款公司的审贷会为例,康华告诉记者,尽管不像银行那样规范,但他们也会认真对待。参会人员包括总经理、信贷员,甚至办公室文员,只要当时在公司,都可以现场提出意见和建议。

      除此之外,康华制定了一套信贷员的业务培训制度,在每天进行的业务培训会上,作为总经理的康华不仅会手把手地传授相关业务经验,还鼓励每一位基层员工上台发言,交流日常工作的心得体会。

      作为新兴的金融机构,在没有成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骨干人员都来自银行系统,而在信贷业务上,也执行与银行大致相同的业务流程,区别仅在于两者间的客户定位和审批效率上。

      小额贷款公司这一“类银行模式”,通过对银行信贷业务上的吸收、消化和创新,大大减少了其探索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且迅速实现盈利。但“硬币的另一面”也开始暴露——部分小贷公司为追求商业最大化,类似银行“垒大户”的倾向也隐隐出现。

      记者在走访的几家小贷公司发现,其主要客户大多属于中小企业,部分也具备在银行审批的可能,甚至有些企业也在银行有部分贷款,只是额度不够或审批流程不及时而被迫选择小贷公司作为补充。在业务比重上,真正体现小额贷款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微小企业和农牧户贷款比重甚微。

      “大家都集中于小企业贷款,而现在银行也在专注于小企业贷款。在客户定位上的趋同性,将来势必引发短兵相接。而小贷公司4倍的贷款利率上相比银行处于明显劣势。”当地一位小贷人士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

      8月4日,在呼和浩特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小额信贷创新论坛”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也就此提醒:“在信贷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形下,小贷公司要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与商业银行形成错位竞争,专注于100万元或5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

      “很多目前是小额贷款公司优质客户,可能今年、明年就会被小商业银行抢走。因此,如果没有做单笔、低额度客户的‘独门武器’,小额贷款公司核心竞争力就会下降,也难以在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取胜。”上述小贷公司人士称。

      “无钱可贷”之困惑

      在扮演微小企业和商户的“融资天使”的同时,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却集体面临“无钱可贷”、“无资可融”的尴尬。

      “政府对我们的负债率限制的太严,现在我们有好几百个合格的客户在等待资金,包括从外地找上门的客户,我们只能和他们说抱歉。”最近,张化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目前他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股本金太少,仅仅1.5亿元。

      对于同样的问题,康华也表现出些许无奈。“钱一早就放光了,目前在外面排队的客户很多,一有客户还款,马上就又被放走了,账上几乎没有什么现金。”

      与亿恒小额贷款公司所面临的困惑相似,目前鄂尔多斯最大的小贷公司——注册资金在20亿元的内蒙古汇能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也同样面临资金不足困境,虽经两次增资扩股,仍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鄂尔多斯某家银行为例,注册资金是6个亿,而去年的净利润在12亿元,资产收益率在200%,尽管其净息差不过3%,但仍明显高于净息差更大的小贷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乔海峰称,言语中流露出对银行可以负债经营的羡慕。

      与商业银行受存贷比和存款准备金限制不同,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均来自发起股东,不允许吸纳公众存款,为了提高资金的收益率,小贷公司大都选择“超负荷”经营,循环放贷,将资金的使用效率用到极致。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但在“账上无钱”的情况下,一些小贷公司开始铤而走险。

      在陕北神木县城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尽管监管部门明令禁止小贷公司吸纳社会资金,但只要有遇到拥有大资金的客户,仍可以“短期借款”来谈融资事宜。

      同样,包头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由于小贷公司和地下钱庄利差比较大,他们的钱贷出以后,可能有人拿出放更高的利息。

      基于银行与小贷公司的巨大利差,也存在小贷公司与银行某些员工私下勾结牟利的现象。如银行看好某企业却找些理由不放贷,暗地把项目转给小贷公司,利息一下子高好几倍。银行或银行工作人员再与小贷公司瓜分利益。

      外部融资瓶颈待破

      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小贷公司“只贷不存”,完全靠自有资金经营。对于其而言,唯有融资才能进一步扩大信贷资金,也是其未来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一般而言,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资金问题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个渠道,内部融资即由股东增资扩股,而外部融资则包括向银行融资,信托增资等渠道。但在实际上,真正获银行贷款的小贷公司却寥寥无几。

      以鄂尔多斯为例,在已注册84家小贷公司中,从银行获得过贷款的不过10家左右。此前鄂尔多斯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融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近期暂停了对当地小贷公司的放款,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在信托增资模式方面,也同样遭遇现实困境。与从银行只能融到注册资金的50%上限不同,通过发行信托产品,小贷公司最多可以融到自有注册资金的100%,资金以股权方式进入,为小贷公司增资扩股。

      “无论是增资还是从银行融资,都只是手段。理想状态下,小额贷款公司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其没有真正进入金融市场,不具备进入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的资格。”重庆瀚华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林锋对此深有感触。

      事实上,尽管小贷公司被允许从事小额贷款业务,但小贷公司完全游离于金融系统之外,没有金融机构资质,更不能进入同业拆借等专业市场。

      对此,吴晓灵认为,当前小贷公司最主要合法身份问题和资金来源问题,这是制约其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她多次向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呼吁,希望正视小贷机构在中国金融业中的地位,重视和增强想小贷公司的融资。

      而在融资杠杆率上,前央行研究局局长、央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则建议,应该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当前小贷公司在银行融资额度的比例为注册资本金的0.5倍,而一般工商企业是4倍的杠杆率。注册资本与融入资金的比例适当提高到1:1或者是1:2。

      在上述外部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为解决增加资金,当前小额贷款公司正掀起一股增资扩股潮。

      经过两次增资扩股,上述汇能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从最初的3亿元增加达到目前的25亿元。其中,大股东汇能煤电集团出资23.75亿元,占95%,另一家煤矿出资1.25亿元,占5%。在上海,长宁东虹桥小额贷款公司日前也宣布,将注册资本金从1亿元扩大至5亿元人民币。

      “为了扩大放贷规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资扩股,而小额贷款公司目前较为丰厚的投资回报率,也激发了股东增资扩股的意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参股成为村镇银行,也是不少小贷公司的“可选项”——参股村镇银行后,尽管不再受到“只贷不存”的限制,但也面临其他方面的制约。

      按照银监会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持续营业3年以上(含3年),并且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不良贷款率低于2%,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就可以转制成村镇银行。不过,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和控股股东。

      “如果是银行非要做第一大股东,那还不如继续做小贷公司,我们担忧如果银行进入做大股东,银行可以通过股权获得经营上的话语权,小额信贷公司很可能会变质。”某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对参股村镇银行持悲观态度。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建议,对小贷公司的外源融资从两个金融机构扩展到两个金融机构和1至2个非金融机构;杠杆率实行按信用级别逐年扩大的方式;小贷公司向金融机构融入资金按低于客户利率、高于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掌握;金融机构对小贷公司的借款额度计入同业借款,不计入贷款规模。

      除上述渠道外,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并择机上市,这条融资渠道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双方而言,都充满诱惑力。对此,业内呼吁监管部门应对此进行政策松绑和鼓励试点。

      经营可持续之考

      得益于当前微小企业金融需求旺盛,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整体运行良好,其中江浙地区在不良贷款率极低的基础上,资产收益率超10%。数据显示,在央行统计的3366家小贷公司中,仅有356家亏损,占比为10.58%。

      此外,由于小额贷款的贷款对象涉及微小企业、小商户和农牧户,也必然会面临比政府项目和大企业更大的业务成本和市场风险,这就要求小额信贷机构要有完备的内部风险控制和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而来自银行系统多年积累的相关经验,正好为处于探索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拿来借鉴。

      税赋重,是小贷公司面临的一个难题。当前,小额贷款公司面临身份尴尬,根据政策,它是工商企业,不需要领取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但小额贷款公司却经营货币、发放贷款,履行金融机构的职能,因此,针对农村金融、小个农金融机构的种种优惠补贴,小贷公司享受不到。

      对此,吴晓灵建议,应制定引导小额信用放款的财政税收政策。建议财政对任何金融机构(包括小贷公司)向东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0万元、个体户农户10万元或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万元、个体户农户5万元以下的月平均贷款余额给予贷款贴息或风险补偿。对上述贷款月平均余额达到金融机构当年新增贷款月平均余额70%以上的给予减税优惠。

      近期,由于全国一些地方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一些经营上的问题,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特别提醒要警惕小额贷款公司的潜在风险。

      对于整个小贷行业的风险,广州万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化桥认为,“大谈风险控制是一个很时髦和很酷的事情,它显示出人们的老练和富有责任心。但是,风险控制不应该成为无知的借口,不应该成为政府部门‘管卡压’的借口。”

      “现在全国3300家小贷公司是否太多?我看一点不多,反过来太少。小贷公司能够收取24%的平均利率,而且大量的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说明他们的资金太少。政府应该鼓励更多小贷公司的设立,给他们平等待遇。另外,正如前述,整个行业的贷款规模还只相当于一个中型银行(兴业银行)的一半,只相当于中国国内信贷总额的0.5%。”张化桥说。

      焦瑾璞也表示,尽管小额信贷公司的数量在急剧膨胀,但还是一个“处于襁褓中的孩提时代”。未来小贷行业将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一些优秀的小贷公司最后会留下来,而一些管理欠佳的公司则可能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