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监管规范 “全能”票据遭雪藏?
  • 保单分红季
    专家教你看分红
  • 新品速递
  •  
    2011年8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T6版:钱沿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T6版:钱沿视点
    监管规范 “全能”票据遭雪藏?
    保单分红季
    专家教你看分红
    新品速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监管规范 “全能”票据遭雪藏?
    2011-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邹靓

      银行理财产品在上半年的爆发式增长,使得投资票据资产盛极一时。然而,自银监会发布六项理财产品整改意见之后,理财产品对票据资产一下子“不感冒”了。业内人士认为,资本的逐利性使得理财产品趋向配置票据资产,一旦“会计藩篱”得到解决,票据资产依然是一项“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记者 邹靓

      

      全能的票据

      2011年上半年,在宏观调控收紧银根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压缩票据业务在意料之中。央行发布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票据融资减少1422亿元,其中一季度的“腾挪”力度尤其强。

      除持有到期的票据外,票据资产转移一般通过买断式转贴现和回购式转贴现两种方式进行。从银行业会计报表上来体现,采用买断式转贴现后,相应的信贷规模由转出行转移至受让行,而采用回购时转贴现则不改变双方信贷规模。

      然而,聪明的商业银行总是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达到目的,既压缩了规模又赚取了利润,那就是通过理财产品投资票据资产。

      今年上半年,票据转贴现利率一路走高,特别是买断式转贴现利率一度超过年利率10%。不少银行自己发售组合式理财产品,在投资方向上也购买本行的票据资产,既压缩了信贷规模,又做高了产品收益 ,一举两得之余也赚到了客户人气。

      “理财产品看着简单,其实内里花样还是挺多的”,一国有银行资深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在理财产品的几项主流投资渠道中,信贷资产类和票据资产类是比较受欢迎的。虽然相比债券和货币市场来说风险更高,但是从以往的兑付情况来看,风险与收益相比“性价比”还算高。

      尤其当前银行存款长期处于负利率状态,期限短、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特别受到市场追捧。“理论上来说,只要收益率够高,100%投资票据资产银行也愿意”,上述理财经理说。

      暂时雪藏?

      然而,银监会在今年6月末的一纸会议纪要却打破了理财市场的“美梦”。银监会要求,需规范理财资金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及高息揽存、银银合作等六类理财产品。

      一资深产品经理向记者解释,银监会所指需要规范的“监管套利的票据”,是认为没有通过信托公司作为中介投资的票据资产容易导致信贷规模的“消失”。“商业银行没有自营资产和受托资产两套报表,其实资产还在,只是从会计报表上无法反映该部分资产的转移。通过信托公司的话,这部分信贷规模能反映在信托公司的代客理财中。”

      但是,即便如此做法仍然有问题。票据资产的转让需要背书,信托公司虽有背书资格但没有汇票专用章,仅能用公章背书,这在很多场合无法得到承认。“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理财产品投资票据的路给堵死了,银行想做不能做”,一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部负责人这样说。

      从近两个月市场上销售的理财产品投资结构来看,虽然很多组合类投资产品说明依然有“投资票据资产”一项,但是业内人士透露,其实真正投向票据的已经很少,“一是买断式票据利率高但是不符合监管要求,二是回购式票据与同业存款的利差很小,银行比较倾向于配置同业存款”。

      当然,资本的逐利性不会受制于此。知情人士称,票据资产只是暂时对理财产品没有吸引力,一旦银行业会计准则对“信贷规模”统计做出修正,票据资产能够完全纳入相关监管范畴,上述问题也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