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公私募基金:
    估值已经很便宜 不应过于悲观
  • 左侧布局买什么?
  •  
    2011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基金·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基金·市场
    公私募基金:
    估值已经很便宜 不应过于悲观
    左侧布局买什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私募基金:
    估值已经很便宜 不应过于悲观
    2011-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市场关注的焦点,从国内转移到了海外!

      还未从通胀、增长和调控的纠结中走出,A股市场又一次陷入了全球股市的“共振”中。大摩、高盛纷纷下调全球经济预估,再度加深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随着不确定因素越发增多,A股“破位”下跌,更多的机构陷入了迷茫。有基金经理说,“A股的估值已经足够便宜,但要选一个方向下注,依然很难。”

      业内人士坦言,“全球经济如何演变?站在这个时点,其实我们(包括海外大行)很难对此事的最终走向做一个最终判断,这当中实在有太多变数,基于逻辑推断的最终结论,可能只是一种信仰。”

      市场情绪依然悲观,但无论如何,大跌之后A股估值已经具备吸引力,其估值水平正在逼近1664点的水平。如果说本次欧美债务危机仅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延续,在美欧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过程中,金融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可能性大为降低,那么,这一次,A股市场的反应,是否过于悲观?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心“忧”经济

      “全球经济的演变,会不会重现08 年的危机?”成为近期机构投资者反复争论的话题。

      由于担心美国经济可能再度陷衰退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外溢,市场恐慌情绪再度回潮,上周全球市场再度破位下跌,

      欧洲主要股市18日尾盘均大幅跳水,美国股市亦大幅下跌,而金价和德国国债等优质资产再次成为投资者追逐的对象。

      一位QDII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高盛、大摩纷纷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估,再度打击了市场的信心,但目前还很难判断全球经济的衰退程度。

      据悉,摩根士丹利18日发布报告,下调对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预测。在大摩的研究团队看来,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已“非常接近于”衰退。美国和欧洲经济的不利发展,使得该行对发达世界的增长前景更为担忧。

      就中国经济而言,大摩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像该行之前预期的那样开始出现温和降温,仍维持对中国经济今年增长9%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大摩认为,发达国家的衰退威胁仍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进一步的下行风险。

      那么,目前全球经济的衰退会不会造成08 年的危机?倘若真那样,全球股市(包括A 股)是否又一次创出新低?对于未来经济走向的预判,机构投资者似乎并没有市场反应的那么悲观。

      股神巴菲特公开表示,“截至目前,美国除住宅建设相关行业较为低迷外,所有行业都在逐渐复苏,甚至欧洲的表现也不算太差。”

      重阳投资裘国根亦认为,此次欧美的主权信用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延续,也是危机后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缓慢性和脆弱性的直接体现,但与2008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存在显著差异。

      在重阳投资看来,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开始从外需转向内需。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例已经从2007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5.1%;内需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向也从扩大出口部门产能转为服务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即使从外需来看,中国经济对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依存度也在降低。“因此,此次美欧主权信用风暴会对中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可能是有限的、渐进的。”

      

      估值已很便宜

      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依然很悲观,但大幅下跌之后,可以确定的是,A股估值已经很便宜。

      “目前A股的大盘点位处在一个估值低点,现在应该是一个底部形成的过程。”平安大华投资总监颜正华认为,“在沪深300的市盈率已经接近2008年当时最低的时候,当时沪深300的市盈率跌到10倍左右,而现在是10-11倍之间。”颜正华认为,现在“估值底”基本可以得到确认。

      在近期对上市公司的拜访和调研中,金鹰基金杨绍基发现,上市公司的资金链的紧张程度已有所缓解,在三季度、四季度的毛利率水平也将有所回升,而政策也进入观察期。杨绍基认为,“从市场估值水平、企业资金链压力、毛利率水平、通胀以及政策面五个方面因素看,目前市场比较安全,估值水平跟998点的水平比较一致。”

      创赢投资董事长崔军表示,美债危机爆发后的 2011年8月8日,上证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到13.2倍,沪深300的动态市盈率已到12.5倍,低于 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的平均13倍左右的市盈率,估值水平也与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325点、 2005年6月30日上证指数998.22点相当。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0年,沪深300的动态市盈率低于13倍的机会,只出现过3次,每次都迎来大幅上涨,当前是A股市场第四次被严重低估的机会。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担心,估值虽然很便宜,但现在高兴似乎为时过早。“当恐惧笼罩市场,估值从来都不是一个合适的工具。估值在理解下行和潜在上行趋势方面非常有用,但不会帮助你决定市场是否已经见底。”一位海外投资人士表示。

      

      过度悲观?

      与2008年类似,信心在一次成为关键因素。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短期市场处于预期混乱期,也导致简单谈论估值、流动性、业绩、政策这些市场表征变量,并不能得到市场投资者的认可。当前市场核心变量在于信用、信心、信念问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裘国根看来,美债评级下调后以A股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股市的反应更多基于避险情绪,而非基本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记忆犹在,A股市场的剧烈反应更多是短期内负面情绪快速释放。同样,基本金属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越来越依靠新兴市场国家,短期内基本金属价格的暴跌和黄金价格的暴涨都是避险情绪的直接体现。

      “当前投资者有反应过度的嫌疑。” 长信基金研究发展部副总监安昀认为,目前市场的估值处于较有吸引力的位置,对后市保持谨慎乐观。

      安昀认为,中国经济未来软着陆以及下半年通胀逐步回落都是大概率事件。在经济软着陆、通胀回落逐步得到市场验证后,下半年的流动性情况可能会好于上半年。

      “短期A股市场对外围环境反应较为过度,这是市场不理性的结果,中期来看股市仍将震荡向上。” 农银汇理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副总监张惟表示,其判断的逻辑在于:首先,外围经济增速放缓,将降低中国的通胀水平,利于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水平。其次,外围市场负面消息也会使政府坚定调控的态度发生一定改变,在控通胀的同时,保增长的经济目标将进一步得以巩固。年内货币政策有望从中性过度为微松,并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将有利于市场流动性。整体而言,外围市场负面消息对于国内股市短期偏负面,但中期偏正面。

      “事实上,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包括央行和银监会强调下半年政策‘定向宽松’、人民币升值提前预演以及社保基金入场等。”泰信基金认为,“短期市场仍处在情绪修复的路径上,中期仍需等待通胀回落和政策实质性放松的信号。在外围经济没有大幅恶化的前提下,预计市场重回 2700-2800 点区间震荡的概率较大。我们现在仍处在经济回落到通胀回落、以及政策可以放松之间,还需要等待通胀趋势性回落带来的政策放松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从申万研究所基金仓位报告可以看到,开基仓位在连续三周大幅下降之后,上周出现了反弹,上升1.12%左右,达到73.50%。开基大幅增持了地产、商贸,减持社会服务、建筑行业较多。这表示,在市场悲观之际,亦有基金选择了左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