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股扩容
今年以来A股市场延续了去年的疲弱行情,投资者赚钱不易。有市场人士用“熊”冠全球来形容这段时间市场的表现,并将A股的“不争气”归结为新股的不断扩容、IPO的“大跃进”。
因此,他们建议说,应该暂停IPO,以培育信心、呵护市场。当然,2009年新股发行重启时,他们建议说,应该加快IPO,以增加供应,解决“三高”。回想2009年“三高”频现时,他们认为“三高”是发行审核的行政控制造成了新股供应不足的结果,因此主张“去行政化”;而现时,他们却又主张“补行政化”,希望行政力量强力介入新股发行市场,调控节奏。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股发行中行政力量的定位,如何在这个赚钱不易的时刻,理性客观地看待新股扩容呢?
扩容节奏由谁决定
前述观点认为,暂停新股发行就可以改善新股扩容节奏,其逻辑很明确:即新股扩容节奏是由以发行审核为代表的行政力量完全决定的。
这种认识远未到位。事实上,在新股发行实施注册制之前,目前的发行制度仍带有浓厚的过渡期色彩。之所以说“浓厚”,就在于新股扩容节奏是由以发行审核为代表的行政节奏和新股发售为代表的市场节奏共同作用决定的。一方面,市场过关(新股发售成功)必要以行政过关(新股发行过会)为前提;另一方面,行政过关并不意味着市场过关。今年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新股市场已经出现如八菱科技这类行政过关但市场未过关的案例,完全能够说明新股扩容节奏“行政+市场”两部曲的过渡特征和过渡意义。同时,前不久证监会明确重申发行人可在获得批文后6个月的时间窗口内自主择机发行,也说明,发行人在过了行政关后,必须要面对市场关,而且对发行人如何闯过市场关,行政部门看来既无阻滞之心,也无帮扶之意——卖得出去是本事,卖不出去是命。
在理解新股扩容节奏“行政+市场”的过渡特征后,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2009年6月以来,连续两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一直强调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希望在行政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新股领域,逐步淡化行政色彩、巩固市场机制,为注册制做好准备。
这个思路市场是否认同?今年6月,我们做了一次投资者深度调研,经过交换观点,大多数受访投资者都承认,暂停或重启新股发行的行政性节奏调控,本身就容易造成市场短期的大起大落,本身就是市场风险,因此,他们同意新股发行审核行政节奏尽量保持不变,至于新股能否成功发售,则交给市场决定。怎么决定?看价格。(下转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