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广发基金:
    成长股方向等同于经济转型方向
  • 公募延期私募提高“门槛”
    发行市场冰火两重天
  • 城商行上半年净利增三成
  • ■市场动态
  •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
    网上资金申购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 市场疲软产品难发 券商资管“迷上”量化对冲
  •  
    2011年9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广发基金:
    成长股方向等同于经济转型方向
    公募延期私募提高“门槛”
    发行市场冰火两重天
    城商行上半年净利增三成
    ■市场动态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
    网上资金申购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市场疲软产品难发 券商资管“迷上”量化对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广发基金:
    成长股方向等同于经济转型方向
    2011-09-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慧娟 ○编辑 王诚诚

      ⊙记者 王慧娟 ○编辑 王诚诚

      

      近日,以“制造业,中国心”为主题的广发基金金秋投资策略报告会在北京银河证券总部召开。广发制造业精选拟任基金经理李巍在题为“成长股的方向=经济转型方向”的演讲中指出,目前美债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实体经济增速也正在平稳回落。李巍认为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长期增长动力缺失。

      李巍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增速平稳回落,潜在增速已经下降,这说明依靠基建、地产、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由于目前的通胀率较高,国家有可能通过将经济增速调整到8%左右来破解本轮通胀迷局,因为高增速必然带来高通胀。而从宏观调控来看,2011年6次调准、3次加息,明线是控通胀,其实暗线是收缩过量投放的流动性;房地产调控明为降房价,实为压缩房地产业的杠杆率;而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其实是去地方政府的杠杆。这些会让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好于上半年。而从整个市场的估值来看,截至8月11日的数据显示,A股的PE是16.2倍,PB是2.37倍,所有行业的PE均低于历史均值,A股大概处在中期的底部,下半年市场的整体表现很有可能会好于上半年。

      过去10年,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的动力。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要着眼于消费、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不过近2—3年的市场不会有大行情,仅有结构性机会。李巍认为结构性机会要看成长股,想要赚到企业估值提升的收益很难,但是应该可以从企业成长的收益中获利。成长股的方向等同于经济转型的方向。

      由于本质上受制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要实现持续的增长必须进行制造业转型。目前低端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大宗商品价格高涨,中国中低端制造业正在逐步丧失其成本优势。现阶段是制造业升级的有利时机。通过比较历史数据,申万制造业指数走势与中小板综指接近,08年金融危机后明显跑赢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说明制造业体现出了很好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