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广发基金:
    成长股方向等同于经济转型方向
  • 公募延期私募提高“门槛”
    发行市场冰火两重天
  • 城商行上半年净利增三成
  • ■市场动态
  •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
    网上资金申购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 市场疲软产品难发 券商资管“迷上”量化对冲
  •  
    2011年9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广发基金:
    成长股方向等同于经济转型方向
    公募延期私募提高“门槛”
    发行市场冰火两重天
    城商行上半年净利增三成
    ■市场动态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
    网上资金申购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市场疲软产品难发 券商资管“迷上”量化对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疲软产品难发 券商资管“迷上”量化对冲
    2011-09-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钱晓涵 ○编辑 梁伟

      ⊙记者 钱晓涵 ○编辑 梁伟

      

      受A股市场表现疲软影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成立规模开始露出萎缩迹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7、8两月,共有19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宣布成立,实际募集资金仅90.5亿元,环比5、6两月锐减42%。弱市环境之下如何发行集合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了令券商颇感头疼的难题。

      “股票型大集合肯定发不动,小集合要稍稍好一点,但也很难发大。”上海某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时点下,无论是证券营业部还是银行渠道,对销售股票型集合理财产品的态度都比较消极。一方面,上半年新发的多数产品净值跌破面值,投资者不愿再买;另一方面,银行存贷比考核压力加大,揽存款成为最重要的核心工作,确实没有多余的精力来为券商销售集合理财产品。

      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势头还相当“红火”。3月下旬,招商证券“智远避险”、宏源证券“宏源3号红利成长”成立,分别募集资金25亿元和32亿元;4月末,广发证券“理财5号”成立,募资48亿元,创下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财有史以来的最高首发纪录;5月份,中信证券“卓越成长”成立,募资25亿元,也令市场眼前一亮。

      但是,进入下半年以来,这种“大吨位”的集合理财产品开始绝迹。7、8两月,首发募资超过10亿元的集合理财产品仅有两只,8月成立的“东北证券5号”、东海证券“东风8号”首发规模11.5亿元、12.5亿元。8月15日成立的国联证券“金如意3号”仅募资2.83亿元,刚刚超过集合理财产品2亿元的最低成立门槛,这也是今年首发规模最小的股票型产品(大集合)。

      面对传统集合理财产品难卖的事实,券商只能在产品创新上寻求突破。记者发现,近期上报“量化对冲型”集合理财产品的券商数量明显增多。证监会最新公布的《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显示,截至8月19日,8只在走审批流程的券商限额特定集合理财产品(小集合)中,5只都以“量化对冲”命名。

      其中,浙商证券于6月13日上报“金惠套利通1号”,招商证券于6月28日上报“智远对冲1号”,长江证券于7月7日上报“超越理财量化1号”,东方证券于7月15日上报“东方红量化1号”,国信证券8月9日上报“金理财中性量化”。

      业内人士介绍,“量化对冲”是一种风险可控,但收益也有限的投资方式。投资人买入一揽子能够跑赢指数的股票,同时在指数期货建立空头头寸,对冲指数波动。这样一来,无论指数涨跌,投资人都能获取到一揽子股票组合跑赢大盘的那部分收益。一般而言,量化对冲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10%-15%之间。

      今年3月14日,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公司推出了首只量化对冲产品“君享量化”,发行首日即告售罄。截至8月26日,君享量化净值增长2.71%,年化收益率6.5%,值得关注的是,君享量化净值最低只跌到过0.997。

      “经历了几年的熊市之后,投资者的预期开始变低,愿意接受这种收益中等,但风险可控的理财产品。”某券商资管人士预计,四季度A股市场将迎来量化对冲产品的发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