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巴西意外降息 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悄然转向
  • 新兴经济体
    增长放缓忧虑加深
  • 购进价格指数再度反弹
    控通胀压力不减
  • 经合组织:全球经济复苏将放缓
  • 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回落 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 汇丰: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  
    2011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巴西意外降息 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悄然转向
    新兴经济体
    增长放缓忧虑加深
    购进价格指数再度反弹
    控通胀压力不减
    经合组织:全球经济复苏将放缓
    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回落 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汇丰: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购进价格指数再度反弹
    控通胀压力不减
    2011-09-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梁敏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梁敏 ○编辑 衡道庆

      

      在连续三个月回落后,8月购进价格指数再现升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昨日发布数据,8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7.2%,比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涨幅有所加大,也就意味着输入型通胀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分析人士指出,在输入型通胀压力并未明显减弱,食品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未来通胀压力难言减轻,控通胀仍是当前首要任务。

      警惕大宗商品价格反弹

      购进价格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回落,7月回落幅度明显缩小,只有0.4个百分点,但8月又回升0.9个百分点,达到57.2%,表明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有所加大。

      对此,CFLP指出,购进价格指数反弹,主要受原材料与能源类购进价格明显上升带动。8月原材料与能源类购进价格指数重回60%以上高点,达到61.9%,较7月上升4.3个百分点。

      这一点在昨日同时公布的汇丰PMI终值数据中也可以体现。数据显示,汇丰PMI中,投入成本加速上扬,涨幅为3个月以来最大。投入价格指数从7月的53.9大幅上升2个点至55.9。

      汇丰对厂商的调查显示,原材料和燃料的涨价是带动价格上扬的主要因素,并继续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把增加的成本压力转移给客户,由此,产出价格也创出三个月以来最大涨幅。

      分析人士指出,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仍未结束,也就意味着输入型通胀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由于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再现波动,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倾向于延续,特别是美国有可能再度出手,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巩固控通胀成果,警惕大宗商品价格反弹。

      8月CPI涨幅或仍处高位

      今年以来,我国控通胀形势面临巨大挑战,尽管年初以来国家已经采取一系列稳定物价的举措,但短期来看,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针对下一步影响物价总水平的因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求是》杂志撰文称,中国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全球流动性充裕、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输入型通胀压力并没有明显减弱。

      除此之外,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短期内很难明显大幅下降,这将继续对物价上涨形成压力;尽管7月份开始,基数效应的影响会逐步缓解,出现拐点,但三季度仍然不低;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推动,其影响是长期、刚性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CPI同比涨幅为6.5%,创下37个月新高。市场普遍认为,7月份CPI涨幅将是年内高点,8月份将有所回落,但仍将处于高位,控通胀压力不减。

      中金公司指出,统计局和商务部有关数据显示8月食品价格较7月略有回落,同时,8月CPI翘尾因素回落较大,预计8月CPI同比涨幅将放缓至6%。

      控通胀仍是首要任务

      此前,由于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以及预期8月以后CPI涨幅将出现回落,市场认为,紧缩货币政策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松动。但从温家宝总理的最新论述来看,短期内货币政策出现松动的可能性不大。

      温家宝在阐述推动价格上涨因素的同时,也重申“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他指出,要尽可能使物价涨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并为明年稳定物价打下好的基础。

      分析人士认为,在兼顾稳物价与保增长的平衡中,货币政策未来可能进入稳定期,不放松也不收紧。

      中金公司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面对外部复杂的经济环境,短期内货币政策仍以冷静观察为主,将货币环境维持在当前偏紧的水平。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下阶段的政策仍然是“三不”,即不提准(存款准备金率)、不加息、不放松。鲁政委指出,从全球经济环境来看仍需出台措施来提振经济,且国内物价的拐点在7月可能已出现,所以目前并不需要采取加息措施。但毕竟物价还在高位运行,所以在流动性管理上仍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