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专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近两月全球经济走势引出几大问号
  • 吴英案的最后悬念
  • 怎么调研报告与事实大相径庭?
  • 揭开黄金大动荡幕后推手
  • 在当前环境下
    融资融券只能有限发展
  • “政企拆分”的价值判断
  •  
    2011年9月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近两月全球经济走势引出几大问号
    吴英案的最后悬念
    怎么调研报告与事实大相径庭?
    揭开黄金大动荡幕后推手
    在当前环境下
    融资融券只能有限发展
    “政企拆分”的价值判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近两月全球经济走势引出几大问号
    2011-09-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程 实

      美国失去了3A国债评级,却没有失去全球对美债的旺盛需求,也没有失去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物价形势的相对温和以及经济复苏的足够底气,而新兴市场从美债危机中却没有得到通胀压力的缓解、汇率波动的平复以及储备资产的相对升值,这样的市场结果,不能不促人深思!

      程 实

      两个断层的“时间切片”,呈现给我们这个世界简单直白的真实变化。

      两个月前,市场依旧麻醉于复苏带来的快感,沉迷于全球通胀的幻象,热衷于政策退出的闹剧,而彼时美国经济已然出现增长失速的迹象,通胀虽有所上升但依旧处于整体温和的状态,即便新兴市场紧缩如潮、欧洲央行两次加息,美联储却始终不为所动。但在两个月后的今天,所谓的全球通胀还未星火燎原就已偃旗息鼓,二次探底的阴霾压抑得市场几乎无法呼吸,若隐若现的QE3突然之间似乎成了全球市场的期待。从慵懒到恐慌,从厌恶到期待,两个时间切片间市场心理的变化如此之强烈,以至于我们禁不住要问,两个切片间的实体经济到底又有怎样的不同?

      首先,从增长角度看,两个月前,美国经济骤然失速,两个月后美国经济依旧复苏乏力,但并没有从失速转为衰退,从增量变化的角度看,当下的美国经济甚至较两个月前更显韧性。实体经济的数据总是有滞后性,两个月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直观感受来自于5月的数据,而现下市场对实体经济的直观感受则来自于当前最新的7月数据。两相比较,美国经济的衰退风险始终存在,但两个月间美国经济并没有深度恶化,甚至初步显现出触底反弹的迹象。比如,就业形势短期改善,7月和5月,美国失业率同为9.1%,但7月较前期下降0.1个百分点,5月却较前期上升1个百分点;截至8月20日,每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的四周均值为417人,较6月底的432人有所下降。此外,领先指标也预示,就业形势的改善有望延续,7月,临时用工环比上升0.01%,5月则是下降0.04%; 7月,失业时长中位数为21.2周,较前期下降1.2周,5月,失业时长中位数为22周,较前期上升1.3周。美国消费主引擎的颓势也有所缓解。7月,美国零售额的三月平均值较前期增长0.21%,增长率较前期上升0.07个百分点,5月,美国零售额的三月平均值虽较前期增长0.29%,但增长率却较前期下降0.45个百分点;8月末,美国二季度GDP增长率虽从此前公布的1.3%的初值下调至1%,但消费的增长贡献却从0.1个百分点的初值向上修正至0.4个百分点;虽然在悲观情绪蔓延、储蓄率上升的背景下,美国消费颓势依旧没有扭转,但进一步萎缩并引发实质性衰退风险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其次,从物价角度看,两个月前,全球通胀让市场忧心忡忡、谈虎色变,两个月后,通胀结构性触顶,拯救经济已经比战胜通胀更显紧迫。4月中旬,笔者曾在本专栏发表过一篇“注意:助推全球通胀的因素正在弱化” 的文章,提出 “从当前形势看,通胀是区域性的,而非全局性的;从未来演化看,无论通胀是经济现象还是货币现象,无论通胀是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还是预期引致,通胀压力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步触顶并渐次缓解可能将是大概率事件”。文章发表后,引发了不少读者的质疑,让笔者深刻体会到通胀的“舆论压力”。但对通胀的过度关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放松了对处于对立面的经济下行风险的警惕,进而导致8月全球衰退风险逐步显现之时,市场又在“二次衰退”的阴影面前显得措手不及。从数据看,两个月后,全球通胀的“结构性”特征进一步显现: 7月,美国CPI同比增幅较前期上升0.2个百分点,5月则是上升0.3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核心CPI环比增幅年率为2.7%,较前期下降0.4个百分点,而5月则是上升1.2个百分点。7月,欧元区CPI同比增幅较前期下降0.2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增幅则较前期大幅下降0.4个百分点;此外,日本通胀率则仅为0.2%。在发达市场通胀见顶的同时,新兴市场通胀形势却依旧严峻。比较发现,两个月前,通胀担忧全球蔓延,两个月后,全球通胀结构性触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逐渐消退,而新兴市场的通胀触顶还停留在“预期”阶段。

      最后,从金融市场看,两个月前后的对比更令人唏嘘。美国国债市场一如既往的稳定甚至更加火爆, 8月,美国国债发行并未遭遇任何坎坷,在市场追捧下其收益率甚至一路下行至60年来的最低水平。截至8月底,所有期限的美国国债当月的回报率为3.1%,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如果抹去其间的记忆,仅比较两个时间切片的记忆碎片,很难让人相信其间美国正经历着一场“债务危机”。美元也并未出现市场热议的大幅贬值,最近两个月始终在73至75点间小幅震荡,最近甚至在74点左右走出一段神奇的水平线。震动全球的美国债务危机和二次探底没有摧毁美元,却让日元和部分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呈现出更凌厉的升值态势。

      凡此种种,两个月前和两个月后的时间切片,明白无误地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得”与新兴市场的“失”,全球经济趋势和政策风向正变得更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失去了AAA国债评级,却没有失去全球对美债的旺盛需求,也没有失去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和物价形势的相对温和,更没有失去经济复苏的足够底气,收获的却是市场对QE3的由恨转爱以及对美国引领全球复苏的更深依赖。

      至于新兴市场,从美债危机中却没有得到通胀压力的同期缓解、汇率波动的同期平复以及储备资产的相对升值,而失去的却是对QE3外部影响的舆论免疫力,其自身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也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看一眼全球股市,截至9月1日,道琼斯指数业已收复年内失地,而中国上证指数、巴西圣保罗指数、印度孟买指数却仍较年初下跌8.98%、18.48%和18.69%。

      这样的市场结果,不能不促人深思!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宏观经济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