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新的日本首相走马上任了,这是2006年小泉纯一郎下台以后的第六位首相。
我们几乎不用刻意去记得他的名字。因为各界预计这位无疑又是过客,几乎可以肯定,2013年的日本全国大选之日,他还在任上的可能性为零。
也是由于这种可以预见的短暂性,分析师甚至懒得去研究新内阁会出台何种经济政策及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但对日本经济来说,首相频繁更换的负面性已经凸显无疑。
其一,投资者对日本经济环境疑虑加重。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天灾人祸叠加,政坛首相再如走马灯更换,着实难以赢得投资者,尤其是外国投资者的信任。评级公司穆迪最近下调了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除债务因素外,不断更换首相妨碍其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外国首脑似乎对认识和了解日本领导人的兴趣也渐渐失去。2001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曾经获得美国总统的尊贵礼遇:在总统休假地戴维营度过了一个周末。而坊间预测新首相野田佳彦下月以日本领导人身份访美时,最多只能在联合国大会间隙,与奥巴马总统聊上十几分钟。
其二,政治人物疲于政治斗争,鲜有精力考虑长期的经济政策。
党魁的2年任期与首相的4年任期之间的不一致,本身就容易导致首相的多变。而民主党自2009年大选获胜之后,不断更换党魁,这说明日本政坛上不仅有党派之争,更有党内之斗。鉴于此,政治人物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应付党派、党内之争上,加上可以预见的短期任职,因此少有完善的执政和治国理念。对解决日本经济问题,更难有一揽子长期的方案,最终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一些临时性问题。日本经济迟迟难以从长达20多年的低迷中走出来,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是其中一大原因。
其三,对新首相来说,面对的经济问题都是老问题,前任没有解决,那么解决的急迫性也不是那么大了。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为了刺激经济而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开“钱袋子”刺激经济,加上今年灾后重建带来的资金缺口,使得日本财政负担日益严重,债务危机阴影凸显。任财相时,野田曾经主张以增税来开源,但是增税又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1997年,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因增税问题下台,之后再没有一个首相敢再提“增税”二字。野田能在位多久?一年,或者更短?野田会再提“增税开源”吗?更别说在短时间内拿出解决日本经济问题或者债务问题的一揽子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