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业绩波动属正常现象
(上接1版)“随着近年来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我国涌现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盈利水平的企业。从创业板设立以来的情况看,这些企业逐步成为创业板市场初期的重要力量;从保荐机构方面来讲,其在推荐企业时也往往优先考虑盈利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该负责人说,“随着创业板市场的稳步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创业板市场发展壮大。”
“三高”核心是发行定价问题
针对市场人士反映的创业板“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问题,该负责人介绍说,创业板“三高”的核心问题是发行定价问题。创业板设立以来,证监会按照相关要求,坚持发挥市场内在约束机制作用,不进行“窗口指导”。在创业板设立初期,投资者预期积极,参与热情较高,出现了新股发行市盈率大幅走高的情况。
“随着市场各方对新股价格形成机制的认识不断加深,买卖双方博弈加剧,高定价出现破发,甚至中止发行,有效地抑制了盲目定高价的情况,市盈率出现了理性回归。2010年4季度,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为90.56倍,2011年6月以来降至36.08倍,最低已降至18.12倍。”该负责人说,“证监会与交易所及有关方面将不断加大风险警示和投资者教育力度,不断提高询价过程的透明度,要求发行人规范募集资金使用,以适应创业板市场阶段性特点。”
重点推荐九方面企业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创业板设立后,为进一步落实创业板市场定位,顺应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2010年3月,证监会在充分听取市场和相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明确创业板市场阶段性发展重点和导向,指导保荐机构现阶段重点推荐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符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领域的企业,及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
同时,为建立监管部门与科技界更加紧密的沟通协作机制,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10年10月成立了创业板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15名来自科技界和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担任委员,对证监会咨询的科技政策问题、重大或难以判断的专业问题提供咨询和出具专家意见。
“创业板现阶段的重点导向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该负责人说,“截至2010年8月底,创业板已上市的企业中,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类等新兴行业的企业占比87.98%。”
“突击入股”受重点关注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为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提供了重要的退出渠道,有力推动了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已上市企业中有创投参与的有163家,占比63.18%。但是,上述负责人也坦言,在创业板设立初期,企业在申请文件受理前短时间内增资或股权转让的情形较多,因此,“突击入股”问题成为证监会高度重视的问题。
据其介绍,对于“突击入股”问题,证监会在创业板推出前即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审核环节和持续监管环节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首先是加大“突击入股”的信息披露,增强“突击入股”行为的透明度。在受理前一年内存在通过增资或股权转让成为发行人新股东情形的,要求发行人披露自然人股东最近5年的履历,披露法人股东的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相关信息;受理前六个月内发生增资或股权转让的,要求发行人专项说明增资或转让原因、定价依据及资金来源、新增股东背景,是否存在委托、信托持股或利益输送行为,说明增资或股权转让对方发行人财务结构、公司战略、未来发行的影响。
其次是强化中介机构对“突击入股”行为的核查责任。
再次是延长“突击入股”股份锁定期,对于发行申请受理前6个月内增资或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转出的股份,要求受让人承诺自公司工商变更登记完毕之日或上市之日起锁定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