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 司
  • 7:公司纵深
  • 8:公司前沿
  • 9:上证零距离
  • 10:专版
  • 11:专版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材料先行 超导产业化进程加快
  • 英纳超导:重点布局转向工业领域
  • 永鼎股份:三年蛰伏二代高温超导线材
  • 上市公司掘金
    两千亿超导限流器市场
  •  
    2011年9月6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特别报道
    材料先行 超导产业化进程加快
    英纳超导:重点布局转向工业领域
    永鼎股份:三年蛰伏二代高温超导线材
    上市公司掘金
    两千亿超导限流器市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永鼎股份:三年蛰伏二代高温超导线材
    2011-09-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文嫣 见习记者 潘高颖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王文嫣 见习记者 潘高颖

      ○编辑 王晓华

      

      今年初,永鼎股份集合中外技术专家团队和创投公司设立苏州力鼎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力鼎”),进军以第二代高温超导线材为主的超导线材、装备及超导电力装备等的研发生产。从某种角度来看,第二代高温超导线材不过是电力电缆的升级产品,与永鼎股份目前的主营业务也颇有渊源,但实际上却是永鼎股份由传统制造业向新材料领域的跨越式转型。

      永鼎股份半年报显示,在今年6月8日实施的增资扩股方案中,技术团队在苏州力鼎的持股比例变为30%,永鼎股份持有50.4%的股权,剩余的19.6%股权归创投公司。由于苏州力鼎距离规模化投产时间尚早,这次公司结构变动并未引起市场过多的关注。

      本报记者采访永鼎股份时,希望能够一睹苏州力鼎“芳容”,不过最终无果而返。

      据介绍,苏州力鼎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园,距离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内的永鼎股份约有50-60公里。永鼎股份董事长办公室主任何利民告诉记者,苏州力鼎厂房占地面积不大,厂房外部不设有明显的标牌,建筑风格也不太起眼。目前内部包括无尘车间在内的功能性装修布置已经完成。目前在该厂区工作的为超导项目技术团队以及从永鼎股份抽调的技术人员,出于商业保密和创造独立的科研环境等方面的考虑,即便永鼎股份的管理人员也很少光顾苏州力鼎。

      从苏州力鼎成立开始,就不断有机构调研员或者媒体前往“探秘”,但似乎还没有人能够一睹其真面目。据说,曾有机构调研员找到过苏州力鼎的厂房,但最后绕着厂房走了一圈就“铩羽而归”。何利民表示,永鼎股份目前所能提供的支持也仅限于按照技术团队要求定制各种设备,技术团队工作独立性较强,对公司方面仅需定期报告进度。按照信息披露规则,公司方面确实没有可进一步披露的信息。

      由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与普通电力电缆相比,同载流密度下的成本仍然高出了数倍,国内外都只有实验性质的全超导材料输电系统案例。“即便美国、日本的这类超导线材制造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高温超导线材没有现成的生产线可供出口。”何利民毫不讳言,技术团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对仪器设备的设计改造,研发出可进行量化生产的生产线。

      据悉,苏州力鼎的技术团队年初已经悉数到位,成员既有海归人士也有国内院校的技术力量。他们既是股东,也是全职员工。“现在公司要保证技术人员在无干扰的环境下工作,因此外界在3-5年里估计都没法接触到他们。”何利民透露,永鼎股份之所以将30%的苏州力鼎股权给予技术团队,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团队具备完成高温超导线材各环节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就是他们与永鼎股份承担相同的研发风险。

      “未来我们的线材产品究竟产值规模如何,还与整个超导行业下游的成长情况直接相关。”何利民告诉记者,下游的产品需求,以及超导线材本身的成品率、制备工艺状况也是公司成长的关键;另外,如果政策方面有重大利好无疑会加速公司的发展。

      在超导线材的产销规模上,永鼎股份有一个“三年规划”,根据目前公司的进展,内部人士表示,预计到2013年能出成品。目前,同类产品的国际标准价大概在250-300美元每千安米。公司方面希望其成本能够降至100-200美元每千安米。

      “我们内部曾经做过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2011年世界范围内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会在5—6亿左右。2012年,达到近9亿,2013年可能会达到12.7亿。”何利民向记者介绍。

      针对此前市场热议的超导“千亿蛋糕”一说,何利民认为,由于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推动,将给超导下游产品如限流器、变压器、储能器等带来广阔增长空间,同时也刺激上游超导线材的产量增加。从技术上看,部分精密仪器设备操作对电流稳定值要求在99.95%以上,只能采用超导线材。因此,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可期。